新高考改革下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新高考改革下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陈建霞 孙斌 乔永新 张晓春 邢艳菲 梁娟 李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五中

摘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将促进高中育人方式的底层逻辑变革,同时恰当使用和实践高考评价体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高考综合改革的方法路径。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评一致性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内化于心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过程需要通过教、学、评活动的统一设计实施让“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更加明确的学习活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现状,从传统实验教、学、评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从新高考实验教学理念转变、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角度分析高中阶段理科实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思路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是贴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评的一致性,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有效的针对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引导教师学会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实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最终实现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效果。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需要结合我国新高考改革及高考评价体系的机制,从化学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体系的服务相互融合角度出发,重视表现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来对化学学科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评”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习惯和有限课时的影响,很多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来看,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仍存在以讲实验为主的现象。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国家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力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大量的本学科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探究实际情况、兴趣和实操的提升,采用单一的讲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习化学实验的真正目的,怎么学习化学实验;第二方面,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内容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足,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式学习化学实验内容。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提前按照教材备课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课堂学生按要求操作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的模式,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做到真正体会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学习化学的经历、感受,处于“老师让我这么做”的状态,对于应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化学实验学习的历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均一知半解,“听话”的孩子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仅针对应试性教学而言,与核心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第三方面,教学评价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学习目标相分离,存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高中化学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往往都能认识到评价对于提升学生成绩的作用,也能按照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课标理念重视评价工作,但部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习目标与教学评价相分离的现象,只重视成绩结果等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则忽视,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或者只对教材布置的化学实验进行布置等,导致出现化学实验学习目标与实验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不一致、学习目标与教学评价不一致、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表现未充分评价的现象。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一)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寓学于教和以评思教

1.遵循一致性设计理念,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进行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为实现普通高中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以及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一致性,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实验教学理念:“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必备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关注不同实验形式、实验内容与实验技术,倡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主设计、实际操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等环节加深对必备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教、学、评一致性在新课标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必备知识的理解,学科关键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重视结果导向到重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思路转变,是以分数为纲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把握是决定学生能接受到什么样的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课程设计前期进行一体化设计,将评价在课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预设检验性问题和检验性试题,在设计阶段就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让教学、学习、评价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充分服务于教学目标,使得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思想上首先对新课标理念有充分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实现落地的教、学、评一致性。

以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为例,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围绕两个目标进行设计,第一是围绕本单元的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物质分类及其转化,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第二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概念,建立认知模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或试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同时使用等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互评式课后实验设计作业,比如苹果切开后暴露在空气中颜色为什么会变深等日常生活化学问题,或者自己设计家庭实验来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同学分享,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谁实验设计的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讲述实验的过程中还能检验自身的教学效果,以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贯彻现代化理念,以过程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化学是需要体验和积累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想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切实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产生真实性的体验,并在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学生自主得出结论,自由进行思考,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在新高考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设计、操作,分析,加强过程性的评价,力争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来深化学生的认识。

如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等体验,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探究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侧重在实验中评价、在实践中觉醒,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学生真正了解学会了什么,教师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效果来检验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以学、评、教的效果。

(二)促进自主学习,教学生自省自评自强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中的关键和中心环节是学生的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迁移应用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链接教与评的桥梁,要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纳入到评价中,实现以学促教的效果,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和评价中来,将化学实验学习的权利和评价的权力赋予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中尽量多的增加引导式发问和启发式发问,在参与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和评价,通过实验设计、探究、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同时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形成过程中也可以反馈教师检验自身的实验内容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实践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和提升自己的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实现以学促教的效果。

2.设计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学习问题,教会学生自评自省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预设学习问题是检验学生对于教材中理论、原理的理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化学理论、原理学习效果评价的关键依据。在新课标、新高考环境下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外,还要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以高一年级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实验为例,在学生进行实验以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回答环节提醒学生本次实验时注意事项,例如问题设置“(1)如何能保证物质的量浓度的准确?(2)如何计算需要称量的溶质NaCl的质量?(3)如何确保溶液体积(V)的准确呢?(4) 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加水到100mL呢?等各类与本实验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应用和理解、对容量瓶构造的认识、对于准确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要求体会等。在实验完成后,要请学生自评、互评,并对本节化学实验堂课进行评价,对照教学目标检验教学效果。

(二)多元评价体系,师生互助反思教与学

评价是检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实验教学和学习提升的重要环节。基于评价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化学实验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也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评一致性中的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评价中倾向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活动表现、实验设计和探究、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能否基于个人理解提出创造性实验设计等。要避免教师作为单一评价的主体,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实验学习效果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表达所思所想,形成互助小组打造学习氛围,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学生互助活动中的表现、实验操作、分析结论等评价,通过多元性、积极性的过程评价检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和学习效果,激发化学学科学习兴趣,改善实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需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在近一年的化学教学内容设计阶段进行一致性设计,融入学习、评价的环节;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实验教学的效果反馈、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在评的过程中既要融入对学习的评价又要思考对教学的评价,将单一终结性评价转为多元性、过程性、表现性、终结性评价并重,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只有将教学、学习、评价的充分融合,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上实现有机统一,才能最终实现学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3。

[2]彭良毅《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与研究[M]》.实验教学研究,2021.

[3]崔允漷 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4]蔡玉波《试论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当代家庭教育,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