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多媒体促进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新课标背景下多媒体促进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探究

刘洋

黄城根小学房山分校 102445

    摘要:随着“双减”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学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新课标教育方式,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音乐学习的意义,提高音乐认知能力。本文尝试通过播放采集“音乐元素”、创设在线游戏教学情境、融入课外音乐知识内容、组织线上音乐创新活动等几个方面,针对多媒体促进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艺术新课标;多媒体;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教学效果,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学习气氛不高。新课标结合音乐教育规律、身心发展特点、音乐认知特点,调整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任务,如低年级设置“趣味唱游”“情境表演”的学习任务。前者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开展音乐游戏,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奏感、韵律感;后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突出生活化、趣味性特点,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本文选取中段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为主,谈一谈自己在多媒体促进小学音乐个性化就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播放采集“音乐元素”,创设个性化音乐氛围

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一直处于被教师操控的强制学习状态中,缺乏自主探索和发现的音乐学习氛围。因此在创设个性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赋予小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独立去寻找一些与课堂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悟能力,收获不一样的音乐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提现差异性教学的诸多优势。

比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关于《野蜂飞舞》的教学中,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音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身边的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寻找蜜蜂野蜂飞舞的声音,并讲这些声音用储存卡收录下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这首乐曲主要是通过无伴奏合唱的方式来表现野蜂飞舞时的声音和形象,为了帮助小学生更深刻题理解野蜂飞舞的感受,可以将学生们提前收录好的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有的学生收集的是一只野蜂飞舞的形象,有的学生收集的是一群野蜂飞舞的形象。在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对这些影像内容的看法,请大家谈一谈对野蜂飞舞有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野蜂的飞舞声音具有一定的频率,而且他们飞舞的路线也有很明显的特征。接着音乐教师设定如下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看到、听到的野蜂资料,模仿一些野蜂的飞舞形态,可以轮流上台进行自由表演。通过这种生活化音乐资料采集的过程,可以促使小学生去主动了解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课外资料,更能体现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在采集和模仿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乐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在线游戏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音乐交互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都比较少。其实音乐是一种流淌的艺术形式,只有把枯燥的音符、节奏、乐理转化成一个个互动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托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所以,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在线游戏情景,开展个性化的音乐交互活动,提高小学生对一些抽象乐理的理解。

比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关于《共同拥有一个家》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手语动作设计出“我唱你表演”的游戏互动:首先带领班级中的学生熟悉课后“采集与分享”板块中不同手语代表的不同含义,例如“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这几个字分别用哪种手势表示,并把这些手语记下来,与学生一起给歌曲内容标记合适的使用位置;然后,让学生扮演“表演者”的身份,当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对应的歌词时,学生们就要用手语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表演中要注意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性。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灵活发挥手语的应用位置,只要搭配的当都是合格的表演。通过这种手语表演的游戏互动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歌曲中的一些节奏特点,并且借助手语的含义深入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进而升华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融入课外音乐知识内容,拓展个性化音乐视野

新课标改革后提倡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多样化的课外音乐元素,打破原有的固定音乐教学内容,通过课内课外音乐资源的融合,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内容。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内容,这部分资源对于帮助小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熟悉音乐作品意境等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个性化音乐视野。

比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关于《村居》的教学中,这首歌曲歌词的创作背景源于我国清代诗人高鼎的古诗词《村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在本次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这样设计个性化教学的过程:首先,多媒体呈现出春日农村田园生活的一些自然景象,例如春天草长莺飞的美景,例如孩子们在田野中飞奔放风筝的画面等,可以播放有关古诗《村居》的一些朗读视频,引导班级中的学生一起来熟悉歌词的内容;然后,借助提前准备好的有关歌曲的背景资料,与学生们一起了解这首歌诗词创作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分析感悟歌词中隐藏的情感;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技术融入课后的伴奏示范效果,带领学生们一起领略美妙动听的音乐。在原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中,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过多的音乐元素,如果让学生们生硬地学习这首歌曲必然效果不会理想。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整理汇总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音乐知识,这些课外资源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看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外音乐资源的辅助效果,提高小学生对歌曲中欢快活泼节奏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四、组织音乐创新活动,锻炼个性化音乐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传统音乐课堂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让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音乐学习。同时,一些富有创新的音乐教学活动,也能在小学生好奇主动的学习态度下,有效锻炼学生的个性化音乐能力。

音乐教师更是可以通过多媒体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比如,在小学音乐关于《星夜》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在线上互动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边听边画”的学习活动。教师播放《星夜》的歌曲内容和旋律,在家学习的孩子们可以配合音乐的内容在白纸上勾勒出夏天夜晚独有的景象,萤火虫在黑夜中打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一些夏天夜晚的其他景象,比如漫天的星光,池塘荷叶上的小青蛙等,用绘画的形式帮助小学生感受乐曲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形式为小学音乐教学创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格局,学生们在全新的音乐互动活动中掌握各种音乐基础知识、乐理技能。各种富有个性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也给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他们更主动投入到音乐的各项学习过程中。而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时期,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在满足不同年纪小学生音乐诉求的基础上,从提高音乐学习兴趣、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新能力等方面设计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湘瑜.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小学音乐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 2020, 23 164.

[2]郝丽红.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J].智力,2020,22 29-30.

[3]丘彩梅.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措施探讨[J].北方音乐, 2020,No.390 06 151-1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