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开发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2

智障儿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开发与实践

于丽

徐州市铜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江苏 徐州 221100

摘要:加大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改革力度,可充分地实现教育与康复的有机融合,方能保证特殊儿童教育培养的适宜性,现阶段培智学校原有的绘画手工课程已不适合目前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因此,需加大对智障儿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制定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开展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借助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的相关内容,促使培智学校智障儿童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使其逐渐获得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开发

引言

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是现阶段培智学校针对智障儿童开发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不仅可以有效的纠正智障儿童的行为意识,还能够让智障儿童逐渐形成自主行为能力,并建立基本的劳动技能,可一定程度上帮助智障儿童适应社会。在具体的康复课程中,能够借助绘画手工艺术的具体内容,对智障儿童的手指灵活性及劳动认知意识形成提升,并让智障儿童能够在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训练中,得到审美意识的有效强化,让其能够正常的与人相处,并形成建立主观能动性,便于智障儿童建立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社会化能力。

一、借助正向激励,建立自我认同

在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要始终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的开发教育康复训练课程,进一步实现对智障儿童的功能性补偿,让其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社交和劳动能力。其中,针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运用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能够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中尽量发掘学生的教育潜能,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康复计划。首先,在康复课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建立智障儿童的学习和康复信心,让其能够形成较好的配合度,能够积极的开展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训练。教师可采用口头表扬、击掌、拍拍肩膀、发奖品等激励方式,对智障儿童形成激励作用,让其能够不断的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建立较好的学习自信心。其次,智障儿童往往在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自卑心理,让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对具有此类心理状况的智障儿童,教师可适当的利用“炫耀”的方式,让其在自信心的培养上得到极大的自我肯定和认同,借此激发智障儿童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的意愿,为其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要将此种激励方式的呈现效果,让家长有全面的了解,进而能够形成家校互动,在家庭教育引导中,亦采用此种激励方式,促进智障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协和共育的教育局面。

二、依托手工制作,发展劳动能力

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是培智学校自主研发的课程内容,其能够贯彻落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教育重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让其能够适应社会。在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中,能够借助手工制作,让智障儿童得到有效地恢复,并可一定程度上让智障儿童的肢体形成协调运用,有助于开发其大脑智力。因此,在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要保证康复课程联系实际。尽量选择绘画手工制作的作品与生活具有相关性,便于激发智障儿童的生活认知。二是课程要具有康复功效。在艺术康复课程中,可将手工艺术康复课程内容设计为粘土制作、串珠、钻石画等,借此对智障儿童的手部灵活度进行训练。如康复课程中的课前手指操能够对智障儿童的手部小肌肉群形成的训练,让其能够进行手指精细化动作训练,进而有效的改善特殊儿童精细动作等功能障碍。三是要加强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的劳动属性,让智障儿童能够在康复教育中得到劳动教育。

例如,培智学校的粘土制作课程,主要是引导智障儿童近距离的接触黏土,并感知黏土的柔软度和可塑性,利用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其中可形成对智障儿童手指搓、揉、捏、卷、压等精细动作的训练,并让其结合自身的理解创作出艺术作品。而在串珠课程中,主要是通过“流水线式教学法”,引导智障儿童进行串珠作品制作,借此培养其手指的灵活度和专注力,并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其形成劳动意识。其中在串珠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可将制作过程设计为醒目的流程图,并以智障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示,便于智障儿童根据制作流程进行串珠技能的学习,进而能够让全体学生均可得到有效的串珠训练。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还可注重分层任务设置,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可让其进行基础的串珠训练,而针对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增加其串珠的难度,让其获得更精湛的劳动技能。

三、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儿童潜能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特殊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此,培智学校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培养,可在康复训练中加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进一步对智障儿童的手脑协调能力及劳动意识形成锻炼和提升。因此,在进行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设计与实践工程中,学校应当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据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能力局限性,设定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力求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智障儿童的绘画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康复课程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亦要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及实际需求情况,让课程更具康复属性功能。培智学校进行的绘画手工艺术康复校本课程要能够涵盖艺术康复与艺术治疗的双重功能性,并借助绘画手工艺术的优势特点,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形成积极的调节,让其得到有效的康复教育。通过培智学校教师提供的校本康复课程,借助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过程,能够让智障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助于其智慧潜能的开发。

四、考虑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

培智学校针对智障儿童设计的绘画手工艺术康复教育活动,需结合智障儿童的个体情况,实施个别化的教育。首先,教师要充分对班级的智障儿童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熟知其认知水平,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家长的康复教育诉求,进而制定康复教育侧重点。其次。在个别化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基础进行绘画手工艺术课程设计,便于智障儿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基础认知水平的提升。在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设计中,需根据具体的培智目标进行内容设定,如针对轻微智力障碍的儿童,可适当的增加绘画手工艺术创作的难度,对其认知能力形成深入的开发和引导;而对于中等智障程度的儿童,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绘画手工艺术创作进行初步了解和学习,让其能够明确绘画手工制作的基本步骤。而对于重度智障儿童,则要重点的对其进行指导,便于其能够形成基本的认知意识。结合个别化康复教育,能够让不同智障程度的儿童均能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并促使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均可形成绘画手工技能,能够逐渐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针对智障儿童开展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让其形成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具体的绘画手工艺术康复课程中,教师要结合智障儿童的实际能力状况,进行相关课程任务的设计,并保证难易度的适中,且要始终保证围绕智障儿童的根本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进而充分满足智障儿童个别化的教育康复需求。

参考文献

[1]尹良.坚持“医教结合”构建现代特校新格局[J].现代特殊教育,2011(2):12-14.

[2]黄建行,雷江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3.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4]黄建行,雷江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