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赋能,提优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信息赋能,提优增效

陆连

上海市杨浦区回民小学 上海市 200433

一、背景说明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数字化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指导下,应用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最佳学习效果。信息赋能,提优增效也将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间所要面对的课题。

由此,乘着教育信息化的春风,2023年4月21日,我在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参与了“全国AI+OMO课堂数字化研讨会”,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作为课例展示。教学中,我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在大单元任务驱动下,有效利用ClassIn的LMS平台功能,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在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中所产生的情感并激发自身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热情。人文主题既是单元学习要落实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之一,同时也为习作部分创设了特定的学习情境,因此本单元的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的落实是紧密相关的。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老舍先生的《猫》《母鸡》、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以此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同时通过对选文描写动物方法的欣赏和学习,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表达能力并迁移使用在习作板块“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中。

由此,在设计猫这一课的课程内容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统领单元学习内容,我尝试用大任务去启动单元学习,拆解了4项子任务,包括:探讨动物朋友,激发学习期待;通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细读课文,积累语言和写法;设定情景,写自己的动物朋友,并由子任务推导相应的学习目标。

明确每个环节目标后,关于《猫》这一课,基于课标,我设置相对应的学习目标.由于是片段式演绎,这一次的重难点便落在“理解猫的古怪,感受作者猫的喜爱之情;体会第二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以下是我的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猫的古怪,感受作者猫的喜爱之情。

2.体会第二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尝试练笔,并能依托数字化应用开展互评。

【教学重点】

理解猫的古怪,感受作者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第二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classin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LMS推送字词练习

2.了解作者老舍。

(二)课中学习

片段一:圈画词语,理清古怪

1自读、圈画描写“猫”性格古怪的词语.

2.在LMS测试中理清古怪的三层意思。(填空练习)

【设计思路: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除了要判断作家对于动物是怎样的感情,其次,要知道作家写了动物的什么特点。这个环节,正是通过圈画猫特点的词语,来了解猫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以推送课堂练习的方式采集信息化数据,准确了解学生的梳理情况,并能以此交流调整。】

片段二:

小练笔指导(自主观看LMS视频资料

1.写作指导:提示关键词“可是”,回顾写法,仿写第二自然段。

2.观看LMS视频资料,选择一个小动物写一写。(打开LMS资料)

3. 出示评价标准,指名请同学对上台交流的小朋友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即学生的学,教当与学相统一。在感受了“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后,现在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对比的写作方法运用其中,通过数字化材料找到视频中的小动物与固有印象的区别,试着写一写。学生可以在讨论区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互相讨论,也可以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评级。】

(三)课后练笔

1.根据课堂中的三个视频,选择其中一个自己写一写。

2.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小动物,有没有像猫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尝试将特点概括出来,然后通过具体事例来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吧! 

(二选一)注:学生依旧可以在讨论区互相探讨学习。

【设计思路:学法迁移,通过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寻动物特点,试着写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最终落实到“写”的环节,为后续的大任务写好状物类的作文做铺垫。同时,考虑到小朋友的学习能力不同,既可以选择课堂分析过的内容,也可以提高难度,选择自己身边的任意小动物。】

三、实施过程

根据“数字化教学”这个主题,以本次课程的两大板块为例,结合以上设计思路分析具体实施情况。

(一)具体实施:圈画词语,理清古怪

学生在填空过程中,大部分能够按照要求把自己圈画的词语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中。错误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概括了文本内容,而不是将圈划内容放进文本中,想当然地做出了判断。比如:应该填写“什么都怕”,有学生直接概括为“胆小”。因此,我从满分的小朋友中找到一个来分享,给予其他学生订正思考的时间,理清了关于“古怪”的三层含义,进一步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为“片段二”中的写段练习打下了基础。

(二)具体实施:小练笔指导(自主观看LMS视频资料)

    有了前期的文本分析,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能够现场把这段话按照要求写下来,还有大部分的小朋友能够说一说,但是操作方面还略显生疏。

   在评价这部分我也鼓励小朋友能够互相在讨论区点赞、评价,这是大家最喜欢的板块,也是数字化教学提供给孩子们的交流平台。普通的课堂中,因为时间关系,通常教师只能选择1-2位学生做具体评价,但有了这样的交流平台,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四、成效反思

1.数据解析,感知学情

借助数字化技术,就可以构建一张涉及千万知识点的知识树,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掌握能力都能被记录。通过数据内容可以最快获取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了解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最快做出判断,像是“片段一”中的填空题,这是一个通过圈划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板块,根据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就能够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析,对于他们的错误点也能进行现场解析。

2.资源共享,渗透课堂

选用数字化工具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能有效利用各项资源给学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且针对性更强的课堂教学。在“片段二”中,正是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上升,完成度也相当不错。相较于普通课堂中分享的局限,数字化课堂就可以将范围扩大,甚至做到人人参与。学生不仅在课中,课后也能够继续渗透学习,不管是资料补充还是课后作业的反馈也能高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状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3.功能整合,提优增效

在本节课中,原本是想利用“答题卡”功能实现教学评级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在与重庆的学生接洽后,发现大多小朋友是手写输入,写话环节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取消了。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想上课除了自己要做好准备,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环境都需要考虑进去。

在研磨课程中,我也发现能够灵活运用各项功能,甚至转换功能价值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比如答题卡功能,可以作为选择题、判断题,甚至一个评级的小工具,是灵活多通的。数字化工具为我们提供更多可能性,作为教师就是要把这些可能性开拓出来,对每个功能进行合理运用,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数字化教学的努力方向。

希望在之后的数字化教学中,可以更加娴熟地利用网络平台开放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同学的沟通沟通。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用好智能移动终端,促进学生的学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