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悦  宋路芬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北京东城100000

摘要目的 择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参与研究,利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策略。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择此期间于本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病历资料,了解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护理方案的拟定。结果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即年龄>70岁、气管切开、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6h以及深静脉置管,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性差异。结论通过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利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即年龄>70岁、气管切开、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6h以及深静脉置管,基于此,院内应加强预防干预手段,完善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流程,加强护理工作监护力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并优化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以促进患者机体恢复速率。

关键词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于住院期间或出院两天内发生的感染,因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所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复杂且多变,或同时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 加之营养状况的差异,部分患者存在内源性感染,且置管插管、介入等创伤性操作较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以致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几率较大,需引起一定重视[1-2]。本研究择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参与研究,利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择此期间于本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病历资料完整,能够积极配治疗和护理干预,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

1.2方法

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内容涵盖年龄、性别、是否气管切开、 是否应用呼吸机、 每日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超过6h、是否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否深静脉置管和是否尿道置管等,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通过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建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格,以便于探究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护理方案的拟定。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以()表示,通过T比对检验,同时以(n  %)整理,得出X2数值完成检验,P﹤0.05代表本研究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单因素分析(n  %)

因素

医院获得性感染组(n=46)

无医院获得性感染组(n=650)

年龄( 岁)

>70

22(47.82%)

168(25.84%)

≤70

24(52.17%)

482(74.15%)

性别

32(69.56%)

328(50.46%)

14(30.43%)

322(49.53%)

气管切开

30(65.21%)

245(37.69%)

16(34.78%)

405(62.30%)

应用呼吸机

28(60.86%)

429(66.00%)

18(39.13%)

221(34.00%)

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 6h

14(30.43%)

137(21.07%)

32(69.56%)

513(78.92%)

血管内介入治疗

20(43.47%)

309(47.53%)

26(56.52%)

341(52.46%)

深静脉置管

40(86.95%)

448(68.92%)

6(13.04%)

202(31.07%)

尿道置管

38(82.60%)

465(71.53%)

8(17.39%)

185(28.46%)

表2 多因素分析

因素

β值

SE

Wald/X2

P值

OR值

95%CI

年龄

0.051

0.016

11.737

0.002

1.992

1.093~2.157

气管切开

0.524

0.394

8.241

0.004

2.321

1.634~5.908

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 6h

0.623

0.412

5.728

0.041

2.062

1.323~7.641

深静脉置管

0.442

0.263

20.173

0.023

1.861

1.435~10.362

3讨论

由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内年龄>70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器官功能老化,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气体交换时,易引起肺泡炎性渗出损伤肺部功能,加之受到疾病困扰、摧残的影响,易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3-4];气管切开、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6h 以及深静脉置管均属暴露性、创伤性操作,故而易诱发感染,需对上述患者加强防护手段,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护理操作对其造成的功能性损伤,同时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规范化管理医护人员的专业职能,从而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风险[5-6]

通过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利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即年龄>70岁、气管切开、每日机械通气时间超过6h以及深静脉置管,基于此,院内应加强预防干预手段,完善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流程,加强护理工作监护力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并优化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以促进患者机体恢复速率。

参考文献

[1]褚丽丽,张荣荣.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9):116-117.

[2]韩嫚,张荣荣.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63.

[3]蔡细妹,林燕明,陈鑫鑫,等.心血管内科 ICU 患者医学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0):89-91.

[4]兰艳纤,陆海鹏,林素梅,等.某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4):834-838.

[5]牛学英.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9,33(5):107-109.

[6]张丽娟,林永芝,徐晓红.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