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探究

田凯巍

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小学校

摘要:在“双减”政策、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作为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愈发受到重视。拥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更是重中之重,尤以占据半壁江山的阅读最为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正是这一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将课前科中课后三个阶段巧妙链接,为深入的阅读教学服务,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三位一体”的模式在保证教学工作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提升了语文阅读技巧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教育专家都曾表示,围绕具有一致性的目标展开教、学、评,有助于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1]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低,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上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就成了教师们攻克传统阅读教学难关的可行办法。从整体统筹的角度出发,保持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便实现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掌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教学策略探究必要性

(一)突破单一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核心,以应试为目的,更注重教师在课上所讲的知识内容是否与考试试题相挂钩,被动和单向地接收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改后,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出了更严格的考察。这种传统教学俨然已不适用,因此,教师应对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和实用性做出深入探究,选择最为科学的教学手段以突破传统课堂的单一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增进师生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使教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课前科中课后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够清晰地明确教学工作调整方向,在进一步的教学交流和课堂互动中增进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更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二、策略

(一)把握教学方向,明确学习目标

充分的课前准备有利于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对于文章作者、背景的了解亦有利于为阅读理解而铺路。[2]课前准备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此,布置好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充足准备。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穷人》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制定短期目标:正确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通过人物关系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为了上述短期目标的快速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如抄写词语、熟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人物关系图,以便形成对课文阅读的初步认知。随后便可根据文本内涵设立长期目标:钻研解读文本,分析作者表情达意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与“不穷”等。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搜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信息,调查文章写作时期的背景,以便长期目标的顺利达成。在这样综合短期与长期的规划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便具有了层次分明的结构,为后续“学”和“评”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丰富课堂活动内容,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学”阶段,最是考验教师与学生配合的阶段,课堂的持续推进都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有力工具,利用好外界事物便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而这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猴王出世》为例,晦涩难懂的文言对学生的阅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那么在进行本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在明确“让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猴王的经过,感受石猴的性格特点及古代白话文的特点”的教学目标后,便可围绕于此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特别设计。比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美猴王》或《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篇的相关视频,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课文内容,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将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有效手段之一,在通读全文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石猴的品质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进行观点分享,这不仅给予了每位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助于学生们在交流中获得阅读灵感启发。

(三)重视鼓励教学,多元立体评价

小学生年龄尚幼,心灵往往较为脆弱,对于阅读学习的畏惧往往是由教师的严厉批评所引起的,对学生的长期阅读能力培养是尤为不利的,因此,鼓励式教学在“评”中是为重要方法,在正面激励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阅读学习的自信后,拥有直面困难与不足的勇气进而不断改正进步。当然,这自然是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多元观察与评价为基础的,只有在对学生的多维度考察中,才能进一步分析优缺点,明析定位,指明方向。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画杨桃》为例,以提前布置的搜集杨桃资料的任务导入课堂,同学们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片投影等方式来展示其课前准备成果;而后出示一个真实的杨桃,并通过学生课堂作画的方式来记录下他们视角下“独一无二”的杨桃形状,并选择其中两幅不同形状的画作进行展示,一步步引导同学们回答“形状差异由何产生”这一问题,在提问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涵。课后还可通过一定的作业来加深学生的阅读认知。至此,教师便可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表现及课后成果多角度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发掘亮点,进行表扬,而后指出不足,加以鼓励。这样便真正于“教学评一致性”中实现了课文阅读教学目标。

结束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推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应了语文教育潮流,科学地将教、学、评统筹为一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发“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于教学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科学育才赋能。

参考文献:

[1]王金妹.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23):21-23.

[2]蔡琪虹.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3(07):4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