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促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浅议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促进

王敏凡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   726000

摘要:思维导图常见的分析总结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知识,让其学会从宏观角度分析审视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点和课文,进而为后续更深层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讨论分析,希望能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新课标的实行,对中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抓住契机,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恰当地贯彻运用于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文学习结束,学生对课文脉络不清晰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新课学习后依然存在不知所云的情况。他们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该怎样概括课文内容、表达什么情感等困惑。二是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缺乏趣味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难集中,更不必说促就生动的语文课堂了。三是学生缺乏建构思维与创造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明明刚刚才讲过的课文,指名复述课文内容能够用比较正确、流利的语言复述出来的学生屈指可数;当老师为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回答的框架模式,让学生填空却得到大部分同学的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因为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限。这个时候,教师要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在能力。

、思维导图与思维、语文学习的联系

基于人脑构造、逻辑思维开发规律形成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人们有序接收和长久储存信息,并形成相对严密的结构层次,便于人们对各类信息进行陈列。编制思维导图,首先要明确其中心点,再由此发散,用颜色相异、图形相异或者符号相异的方式梳理逻辑,使零散的、无层次的信息转变成清晰明了的网络图,使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复杂知识转变成系统易记忆的信息。和纯文字授课方式不同,思维导图有着相对显著的图文并茂特性,能有力激活学生的左右脑机能,提示学生循序开展有效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植入思维导图,既能梳理知识脉络,又能活跃氛围,巩固单元知识点,帮助阅读,增强记忆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探析

(一)运用思维导图,强化课文感知

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时,想要画出导图,就要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思考、查找资料,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阅读理解,争取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并结合课后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想法才是真正未经雕琢的璞玉。比如在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预习思维导图中,学生能够根据课后问题:闰土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就画出来这样的预习导图。右边的其中一个一级分支的关键词是"稀奇的事"后边的四个二级分支分别是"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拾贝""看有脚的鱼",然后每一个二级分支的后边又画了若干个三级分支,分别写着"勇敢""聪明""能干""好奇""机敏"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找到的阅读预习技巧,没有参杂任何老师的讲解。

(二)立足思维导图,创新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学生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一边了解课文,一边补全空白处,充分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我执教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一课为例。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首先提出论点: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接着从"死的意义、对待批评、关心同志、形成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准确、严密、有表现力。在教学中紧扣"文体特征",巧妙借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理清文章的思路,接着通过朗读感受议论文语言的精当,逻辑的严密。整堂课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悟中得到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再比如执教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此文是一篇回忆录,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为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紧扣回忆录文本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找出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概括出每个时间节点上的关键事件,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最后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联全文,既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再比如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紧扣一个"辩"字,设计了"揭示辩斗——梳理辩斗——还原辩斗——多元思辨"四个环节。在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之后,顺势启发学生思考:两小儿能够驳倒对方的观点吗?为什么?一时间,思维碰撞。

教学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一疑到底,奇思妙想,巧设问题,以此陈析"辩"义,突出"斗"趣。自始至终以"辩"为主线,邀请学生模仿两小儿争辩场景,再现争辩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其理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期以达到以解促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引入思维导图,提升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常规的作文教学课只对审题,选材,写法等进行指导,对思维没有进行发散,梳理,从而大大限制了习作材料的范围,也忽略了写作角度的选取。学生的习作基本都是选材平淡不新颖,角度单一不独特。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如在《父母之爱》习作指导课上,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品让你感受到了父母之爱,将其一一列出,用具体事物将爱有形化,孩子在搜寻记忆时,就会将物与事联系起来,此时对物品的回忆就包含了感情,注意力放在了物品上,标题用,开头用,写故事加入对物品的特写,结尾写对物品的感受,这样的构思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给物品赋予了特殊的感受,丰富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情感外化的过程,可谓情到浓时文自成。又如以《春天》的写作为例,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先为大家播放与春天有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获得更多启发,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春天做出深入思考,之后,再和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将文章写作思路理清楚。在大家观看完视频中呈现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场面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在学生给出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等类似的答案之后,教师再将春天中可以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合理划分成几个类型。比如:植物是怎样的、动物是怎样的等等,之后,再结合这几类来做出更细致的划分,启发学生将文章写作结构快速构思出来,并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出来。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引导,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写作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写作任务,强化写作能力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语文思维导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在课文预习、课堂教学、作文练习等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立足学生实际,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成名.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读与写,2021,18(1):47.

[2]苏超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1,18(2):78.

[3]李松嘉.教学思路裂变与整合——双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2(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