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铜仁市德江县为例》

/ 3

《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铜仁市德江县为例》

姓名:李甜甜、杜雪琴 、张菊、吴聪婷、曹相艳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邮编:5624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土家族婚俗道德的德育价值,并分析铜仁市德江县土家族婚俗道德的现状。通过对现有文献综述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弘扬继承优秀传统孝文化、对我国的社会道德建设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德江县婚俗道德现状,并提出德江县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道德 小学课堂教学 孝文化 传承

引言:

孝作为一种传统美德,首先是人们的自然情感。哭嫁歌是骨肉亲情友情的离别之悲,实际上,他有更深层次的孝道伦理道德内涵[1]。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尊重和感恩父母的情感表达。为让学生传承孝顺的美德,增强对孝顺的表达方式,本文针对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展开研究,依托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因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孝文化,既可以传承土家族婚俗道德价值 ,也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我们应积极挖掘其积极的道德价值,采用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婚俗道德的兴趣,从而促进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重要意义。

一、土家族婚俗道德在铜仁市德江县传承的现状

本研究以铜仁市德江县群众对土家族婚俗道德的传承状况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问卷的形式对不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土家族婚俗道德的五条主要现状。现从以下四个要点逐一分析。

(一)对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的了解程度

选项

小计

比例

基本了解

72

25.71%

了解

99

35.36%

不了解

109

38.93%

表1 对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的了解程度占比表

调查结果表明,25.71%的群众基本了解土家族婚俗道德,令人担忧的是38.93%的群众却不了解。针对这样的数据现状,有必要进一步向他们普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加大力度宣传婚俗道德文化。

(二)对土家族婚俗道德的现实态度

图1 对土家族婚俗道德的现实态度

从图1可以看出:54.29%的群众认为土家族婚俗道德是精华,应予以传承。22.5%的群众认为土家族婚俗道德是糟粕,应予以剔除。23.21%的群众对土家族婚俗道德不关心不清楚。我们不难看出,受访群众还是持积极态度的,因此,加强对土家族婚俗道德德育价值的挖掘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进而,如何弘扬土家族婚俗道德,是我们接下来该思考的问题。

(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因素

图2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因素百分比比较

如图2所示:国家政策、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现代社会潮流和其他等影响因素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冲击。

从图2可以看出:28.93%的群众认为受文化教育和现代社会潮流的影响;23.57%的群众认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15.71%的群众认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86%的群众认为受其他的因素影响。其中,受文化教育和现代社会潮流的影响占比一样。我们应多加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四)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小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图3 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小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占比图

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小学课堂教学的优势详情见图3。如图3所示,78.21%的群众认为可树立学生孝顺父母的品德;72.5%的群众认为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75.71%的群众认为可丰富土家族婚俗道德观念;也可看出57.86%的群众认为可促进土家族婚俗道德传播。数据表明,对我们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课堂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结合家庭、社会进行传承弘扬,对如何实施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等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从学校教育层次方面对土家族婚俗道德相关文化的了解开展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土家族“哭嫁歌”在优秀传统道德弘扬继承和对我国的社会道德建设上以及对学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2]

二、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所体现的德育价值

(一)社会和谐教育

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中蕴含着社会和谐教育的深刻价值。在土家族传统婚礼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人的幸福时刻,这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和谐共处的优良风尚。在婚礼中的各种仪式和礼节也充分体现了对来宾的尊重和感谢,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将这种社会和谐教育引入小学课堂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奠定基础。

(二)尊重优秀传统与家庭观念

土家族婚俗中强调对优秀传统与家庭观念的尊重。在土家族传统婚礼举办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和责任感。土家新娘们会在出嫁之前进行哭嫁仪式,来表达土家姑娘对家人的不舍及感恩之情,体现了对家庭关系的深厚感情。尊重优秀传统与家庭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传承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契合

[3]

(三)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土家族婚俗中的道德规范对参与婚礼的人们起着引导和约束作用。传统婚礼遵循着一定的仪式和礼节,如孝敬长辈、尊重宾客等,这些都是土家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道德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在土家族婚礼上得到体现,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举止。通过遵循这些道德规范,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道德风尚的提升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所体现的德育价值包括社会和谐教育、尊重优秀传统和家庭观念教育、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上述德育价值是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从调查数据分析,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详情见下图:

图4 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变,受文化教育和现代潮流的影响,德江县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遭受到了很大冲击。仅仅依靠家庭单方面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土家族婚俗道德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传承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很有必要,学校是民族传统文化走向普及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具有系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而课堂又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因此可将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引入课堂,具体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进行课堂讲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校可结合已经出版的相关道德婚俗书籍和多媒体展示哭嫁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4],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历史,民俗,文学等资料对婚俗道德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还可根据哭嫁的内容,曲调,对象改编成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更能丰富婚俗道德文化的教学方式。      

(二)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婚俗道德传承

专题讲座最具有效性、适用性。当地小学应主动结合当地特有资源,集中哭嫁技艺传承人或者邀请哭嫁文化的专家,向学生介绍哭嫁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以创新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从而拓展土家族婚俗文化德育价值。

(三)践行实践体验,增加学生文化体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德江县相关小学应积极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并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哭嫁文化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和体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哭嫁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体验中,学生们可以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了解他们的技艺和传承经历,增加对哭嫁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开展角色扮演,拓展婚俗文化传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哭嫁场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哭嫁文化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通过角色扮演,教师给学生颁发“道德之星”或者“孝星”的奖状来鼓励他们对道德文化的学习,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哭嫁文化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举行班会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传承

组织学生们围绕哭嫁文化的某个方面或主题展开深入讨论,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可以增进学生们对哭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未来趋势

土家族婚俗道德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土家族婚俗道德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相关数据,可知大部分群众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积极的态度,并提出将土家族婚俗道德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促进传承弘扬土家族婚俗道德。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土家族婚俗道德教育,有利于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增强中华优秀传统品德,进而使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逐步弘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我们坚信:未来已来,土家族婚俗道德中所展现的德育价值,在未来必定能展示出长远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我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宗红.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 [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 (05): 105-110.

[2]梁朗. 土家族婚俗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D].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DOI:10.27417/d.cnki.gxnmc.2021.000224.

[3]陈娇. 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22. DOI:10.27381/d.cnki.gwlgu.2022.000047.

[4]夏洋. 湖南张家界土家族婚俗变迁研究[D]. 吉首大学, 2015.


[1]杨宗红.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 [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 (05): 105-110.

[2]梁朗. 土家族婚俗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D].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DOI:10.27417/d.cnki.gxnmc.2021.000224.

[3]陈娇. 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22. DOI:10.27381/d.cnki.gwlgu.2022.000047.

[4]夏洋. 湖南张家界土家族婚俗变迁研究[D]. 吉首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