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曾婷 

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  322000

 摘要:小学校语文老师应把提高课堂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根据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并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现实现状,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提升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是孩子培养行为习惯和知识素养的关键时期,身为语文教师,在平时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孩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发展,贯彻并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学思想与培养方法,进一步强化对语文课堂质量的把控,提高课堂效率,为学校培育现代化的优秀人才。

1.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热情

在较为单调的语文课堂上,孩子很难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浓厚兴趣与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富有生命、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鲜活、生动的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学会使用风趣、诙谐的话语,合理诱导学生,让他们在上课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提升语文教师的根本。优秀的课堂平台、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可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

2.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首先,广大的语文老师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要逐步改变教学观念,并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行分层教学法,按照孩子的掌握情况与各个阶段的情况对班级加以划分,全面考察课堂有效性和孩子的接受程度,针对识字认字难的学生进行班级帮扶活动,成立互助组织,使各种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提高与巩固的效果,促进课堂教育的顺利开展,改善课堂效率[2]

其次,语文老师应培养课堂实战能力,创新和完善老师的授课手段,运用有限的教育手段,通过全面整合课堂学习信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激发学生课堂合作兴趣

(1)创造情境

积极学习的前提之一是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兴趣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期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小学生一般年龄在6-12岁,由于他们年龄小,性子活泼,他们没办法迅速集中注意力,其活跃的思想也无法在课后迅速回到课堂。由此可见,老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一开始,教师便要抓住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通过视觉思维来感知与思考,学生对好看的事物和五颜六色的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渴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大量运用颜色丰富的图画激发学生的感觉,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更便于他们的直接认知。

(2)激发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学习很难有热情,具有顽皮的性格是很常见的。如何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呢,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们深入思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单方面的口头传递是微不足道的。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十分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产生强大的视觉效果,刚好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通过视频课件把内容用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课堂气氛将会活跃开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调动感官

小学语文课程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过程,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的加入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可以起到良好效应。老师通过在课堂中设置问题和提问,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迅速地掌握重要知识点。结合老师的启迪,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学习知识。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进入知识探索和学习的状态。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才能使学生有更强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3]

4.深入探究教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因此,教师必须用好教材,整合课程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条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匆匆忙忙》之前,有必要引导他们通读文章。同时,老师应指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探究文章。这些问题有助于他们理解上下文间的关联和表达的意思。读完这篇课文后,学生会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并意识到他们应该勤奋,不要浪费时间,他们会明白时间多么可贵。此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反思“时间”,从时间上升到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5.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有学者表明,学习者积极的情感特质才是推动“掌握学习”的内在原因,即学习情感可以更有效推动知识进入大脑。识字教学应当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造一些活动情景、知识场景、人物情景等,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针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传统教育”课题,教师可对大量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达成目标,从而探索汉字的奥秘,并引导学生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小组协作研究,主动发掘汉字蕴含的玄机。

目标:延伸“贝”的历史,学读汉字故事。将知识内涵拓展至知识习得的人生经历中,“木的故事、鸟的故事”等内容精彩再现。

此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表达能力。这项任务可以帮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让孩子具备时间观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让孩子动手、动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5.2整合教学资源,做好习作实践

次序混乱、教不得法等问题,让写作教学困难重重。语文老师在教学《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时,可将习作和课文《松鼠》有效统整,举办“藏书票:云端博览会”,以媒体播报者的角度将松鼠的特征进行说明,并以此为基础引出藏书票。

目标一:学生通过利用信息和资料等,习得藏书票种类多、制做手巧、形体小、年代长和价格贵的优点。目标二:在课后自己学习并制作个人藏书票,将习作内容加以扩展应用。目标三:云端共享作品。把孩子的习作变成讲解词,配上照片、录像、音乐,组成线上作品发在朋友圈,学习者即可自由点评,将孩子语文习作的内容拓展至实践。

6.结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十分关键。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关键的内容,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改善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改背景下,当代小学教育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重视素质教育,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的学校语文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意识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要明白教学不仅仅是把学生的成绩提升上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只有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讲好每一堂课,育好每一个人,要想方设法的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同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读、写、看、查、做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凤媛.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第二课堂(D),2023(05):32-33.

[2]田小芳.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2021(46):47.

[3]吴富娇.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对策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