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重构设计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重构设计举隅

陈思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陕西西安 710000

要: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升级,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改善传统单一教学思维,充分挖掘单元内容联系,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识迁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阐述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并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重构;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整合,挖掘各文章内容之间的关联点,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框架,以推进学生语言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该种方式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缺陷,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应始终遵循主体性、整体性的原则,明确单元主题,创新教学模式,以推进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一、语文大单元教学特点

第一,局部整体统一。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各文章内容的联系,保留传统局部课时精讲的优势,融入整体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通过开展该项教学活动,增强各内容之间的连接性,实现课时目标与整体目标密切关联,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第二,自学与教师讲解统一。大单元教学阶段,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安排教学任务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力,为课后自主探究提供方向。为实现自主探索目标,学生需要增加对教师讲解的关注力度,了解基础性内容,从而在完成大单元教学任务过程中,获得教师的反馈和指导。课后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也可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单元自学和教师讲解有效统一,达成预期教学效果。

第三,逻辑和层次统一。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阶段,应充分遵循课程逻辑,适当减少与单元目标关联性较弱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重点,设置层次性教学内容,逐步建设教学难度,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引领,精准落实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1]

二、语文大单元教学措施

(一)做好前期准备

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整体性内容,相对于其他方式需要进行全面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以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有利基础。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前期准备工作的关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准确性。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内容为“父母之爱”。课堂活动中,可设置“我想对你说”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感受父母对自身的关爱。也可通过语言表达和写作,抒发自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情感元素关联本单元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开展方向。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存在差异,为保障教学的精准性,教师应充分分析学情情况。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感受、表达情感能力,但是对父母关爱依旧缺乏系统性认知,表达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活动设计阶段,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设置针对性教学任务,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开展小组合作、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播放有关父母的电影片段或歌曲,以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二)创设教育情境

大单元教学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应合理实际单元教学活动,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相应教学情境以及课堂任务,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正确认知。例如,同样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第一篇文章“慈母情深”,文章从母亲和子女的角度表达情感,展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敬爱。“父爱之舟”则通过倒叙的方式,展示父亲深沉的父爱。最后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体现父母表达爱意的不同方式。教材文章学习后,可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引进朱自清的“背影”,带领学生从多个层面感受父母之爱。通过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为体现课堂情感元素,可设置教学情境,并引出相应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单元教学中,可设置以下任务,“1.感受父母之爱。2.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学会表达爱。”通过设置上述任务,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激发课堂学习氛围,可组织辩论赛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通过收集资料开展辩论,感受父母关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表达方式中蕴含的同等爱意,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也能通过辩论活动拓展学习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全面发展[2]

(三)设置预习活动

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增强语文学习效果。传统语文预习任务通常以读课文、写生字以及解释词语为主,由于任务枯燥,导致预习效果不理想。而大单元教学改善了传统预习模式,预习任务设置阶段,教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学生维护的引导,加深预习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预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单元内容时,本单元文章以鲁迅先生为主。因此,预习活动中可引导学生搜集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并参观鲁迅纪念馆,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同时,掌握本单元生字生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生字词的意思。随后,带领学生感知鲁迅作品,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并在后续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前期预习结束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心中的鲁迅,概括鲁迅文章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四)挖掘单元联系

大单元教学阶段,教师应以整体的角度挖掘各文章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语文任务,形成完善的语文知识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中,本单元文章为四大名著选段。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选段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为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可鼓励学生阅读完整名著内容,从多个方面概况人物形象。同时,学习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方式,逐步加深教学难度,促使学生掌握充足的写作技巧。名著阅读对于小学生较为枯燥,为增强学生阅读欲望,课堂中可播放四大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关注热情。为增强课堂活跃性,可组织竞赛活动。教师可设置10道与四大名著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答。题目内容可设置与四大名著或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回答问题时,通过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语文视野。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强化文学素养,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有利基础[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语文大单元教学阶段,应做好充足前期准备工作,整合单元内容,提出单元教学目标,并明确单元重点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框架,以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为增强教育效果,可设置教学情境,创设大单元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达到良好教育效果。课堂活动中,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组织辩论赛、演讲、知识竞答等多样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推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向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举隅[J].名师在线,2023,(36):52-54.

[2]韩晶子.大单元整合教学思维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3):67-69.

[3]韦性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甘肃教育,2024,(02):72-75.

作者简介:陈思(1990.09-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