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小学科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杨世引

舒城县实验小学  安徽省六安市 231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不但要传授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科学技能,更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学任务。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成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加强劳动教育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还可以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意志品质。基于此,文章对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一、小学科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形成劳动观念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推动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劳动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劳动,而这些劳动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小学科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例如,通过参与种植、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劳动的成果和劳动的过程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这样的劳动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劳动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桥梁,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使学生对科学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在教学中强化德育引导。通过科学实践和劳动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分享社会劳动者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在实际的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合作与沟通的技能。这些素质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以关联教材知识为出发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把握科学教学主线,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在科学学习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概念中,对三至四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在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概念中,也提出要求:“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因此,在学习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秘密”和第五单元“植物的一生”时,笔者结合教学进度,在春季,适时带学生走进花坛,让学生在完成拔草任务的同时,近距离观察杂草。

具体实施时,笔者先将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划分一块责任地,再开展小组拔草活动,同时布置学习任务:第一,学会区分杂草和草坪中种植的草,并独自做分辨记录;第二,在不伤害草坪中种植的草的基础上,合理清除杂草;第三,拔草时,独立思考草的根、茎、叶部位,小组讨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并做相应记录。

在学生完成拔草任务后,笔者布置科学日记,让学生以图文的形式梳理拔草过程,以此检测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个过程,不仅解决了教师准备教学材料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科学、高效地拔草,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思考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团队讨论、发表观点的互学互助能力。

(二)利用工具,结合生活场景,学习劳动技能

为推动科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用工具进行实践学习。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了解劳动和科学的价值。

以“滑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滑轮的特点和用途。倘若教师只是依靠口头教育开展该课内容的教学,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特定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学习与滑轮相关的知识。例如,让学生思考食堂阿姨如何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将午餐送至高楼层教室。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在简化劳动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食堂阿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可以涉及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并通过简易的实验验证这些方法的可行性。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如制作小型手摇晾衣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使用机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劳动技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养成实用的劳动技能。这种结合工具和生活场景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使科学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对科学和劳动的兴趣与理解。

(三)开展特色课程,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劳动教育,需以课程为着力点,才能持续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科学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探究课程,如种植植物、孵化小鸡、改造旧物、栽培菌菇、放飞热气球等课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以科学知识指导实践,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例如,孵化小鸡课程分“孵化小鸡”“小鸡的到来”两部分,贯穿一个学期,共16节课。在孵化初期,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外制作鸡蛋美食,激发学生对鸡蛋的好奇心,再让学生搜集资料、向家中长辈请教,了解母鸡孵化小鸡的过程,对孵化的温度、湿度及如何选择“种蛋”等相关知识形成初步认知。课上,笔者进行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在孵化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室内观察孵化机里鸡蛋的变化,且以合理的方式安排学生逐一对鸡蛋进行精心照料,促使学生认识到湿度与温度对孵化的重要性。在小鸡诞生后,先组织学生对小鸡正常孵化的数量进行统计,再让学生就孵化提出自己的疑问,于课后进行讨论。课后,组织开展小鸡孵化话题讨论、观点辩论等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取他人想法,自然补足自身原有认识,对小鸡孵化形成更完整的系统性认知体系,进一步习得科学知识,提高劳动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小学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发展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科内涵的质量,还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教育者应当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谢倩.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58-160.

[2]纪美艳.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亚太教育,2022,(22):61-64.

[3]张欣婕.基于劳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程探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11):17-20.

[4]李梦婷.劳动教育视角下小学科学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J].湖北教育(科学课),2022,(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