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实践举措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实践举措研究

汤晓静 贾艳

江苏省清江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能优化教学指导成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深度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指导效果。本文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入手,对实践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究,希望能优化校本课程建设和开发效果,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语文教学创新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能全面优化育人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训练,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因此新时期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课程开发建设的原则,从多角度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措施进行系统分析,确保能优化校本课程体系,助力语文教学创新发展,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支持。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深度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指导效果。因此新时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并准确定位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科学实施。具体分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即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并且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应遵循地域性原则,即校本课程应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同时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即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性,结合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措施

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中,基于明确原则的指导,从多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确保能提高课程开发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深度学习。下面就对校本课程实践开发措施进行细化分析:

(一)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

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学校教师有意识地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能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校本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时,教师应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重点可以挖掘地方历史、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教学资源,为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丰富资源体系,优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融合效果,使校本课程体系得到高效化构建,全面提高教学指导成效。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天下家国的认识,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就可以尝试对与课文相关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体系,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具体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开发要点,可以尝试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整合古建筑、古迹、历史人物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还可以将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等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习这些传统技艺,此外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效果,形成特色资源体系,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加以丰富,有效提高校本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成效进一步优化[1]

(二)合理编排课程模块,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在挖掘了地方文化资源之后,为了能优化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效果,教师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有意识地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编排,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编排课程模块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同时,对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比如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设置“地方文化概览”“历史人物传记”“民间艺术欣赏”等模块,每个模块下再细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如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增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2]

例如,在初中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角度,教师就可以基于资源整合,对课程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和编排,提高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效果,形成特色教材,支持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化开展,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探索课程模块资源整合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古典名著精选阅读”模块、“文学技巧与鉴赏”模块、“跨学科融合”模块等课程内容,如在“古典名著精选阅读”模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名著片段,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在教材模块中针对每部名著,提供作者背景、成书历史、文学价值等介绍,并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如相关的历史故事、民俗传说,增强内容的本土性和趣味性;在“文学技巧与鉴赏”模块则可以分析名著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强化对语言、情节、人物角色等方面的分析。在精准定位和设计课程模块内容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和优化,能凸显校本教育特色,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指导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培养。

(三)设计特色课程方案,促进课程逐步实施

设计特色课程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在教学目标上,除了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外,还应强调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3]。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结合校本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素材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此就能保障校本特色课程优化设计和系统实施,全面提高校本课程教学指导成效,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针对性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探索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打造特色语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指导成效,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因此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不同视角思考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性,从不同视角针对校本课程进行创新设计,有效提高教学指导成效,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保障语文教学呈现出全新特色。

参考文献:

[1]穆洪良.论初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J].中学语文,2023(03):81-82.

[2]温肖雪.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8):107-109.

[3]李郑宇.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J].文学教育(下),2021(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