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初中阶段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高仁青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体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特殊儿童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相互影响,从而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景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生活。

关键词:初中阶段;融合教育;重要性

引言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某些管理环节出现落后、单一化等问题,无法满足新课改要求。如果学校管理工作不进行革新,在校内落实新课程改革就会缺少大环境的支持,陈旧的管理制度甚至会拖慢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因此,特殊学校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先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学校管理效能。

一、初中阶段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一)回归育人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对特殊教育作出了明确的定义: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定义将特殊学生从普通学生群体中抽离出来,呈现鲜明的个体形象,使特殊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二)推进教育公平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特殊和异常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当前我国主张“公平教育”,在个体差异无法消弭的情况下,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但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推动特殊教育发展是遵循差异分配观念,基于复杂社会建立相对公平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能让特殊学生群体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

(三)落实因材施教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特殊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考虑到特殊儿童青少年的特点,特殊学校应公开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的服务和教育内容,并邀请家长监督课程实施,给予学生和家长充分的尊重。《“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尊重残疾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适宜发展。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特殊教育才能在赋权、增能的助力下飞速发展。

二、初中阶段推进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特殊教育

正所谓“无五音难正六律”,健全的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评判工作开展情况的标准。建全管理制度需要多方参与,以确保管理制度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同时具备可行性。最重要的是,管理制度应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添加相应举措,切实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举例来说,特殊教育学校在建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在招生制度上,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筛查、鉴定和摸底,将其划分为身体残障、智力残障等多个类型,并根据分类情况完成班级划分、课程制订等工作。其次,考虑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学校要适当安排班级人数,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再次,身体残障学生使用的教材应与普通学生相同,而智力残障学生则要看情况使用培智教材,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最后,若班级之间教学进度相差较大,学校要推出相关条例加以控制,避免因教学进度差异过大给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麻烦。结合特殊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能辅助教育工作开展,保证学生在合理的节奏下学习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系到其能否积极面对生活,认真投入学习之中。学风及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治学态度,而营造良好校园环境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并由学校管理者不断传承和优化。校长作为学校的直接管理者,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维持良好的校园秩序,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特殊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借鉴的管理模式还比较有限,所以各所特殊教育学校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具体来说,为了避免学校管理出现严重问题,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管理者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首先,在构建校园环境时要明确职责与分工,如校长为校园环境建设的总负责人,副校长为直接负责人,各班主任是班级环境建设的负责人,等等。校长应总揽全局,在每学年初制订学校工作方案时,将环境建设融入整体教育管理工作中,拟定环境管理制度,并拨出一定经费用于环境改造和硬件设施添置。其次,学校还应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围绕重大节日设计校园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将教育渗透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后,在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后,学校应针对特殊学生特点,设置个别化训练课程,以康复教育为抓手,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康复训练,并邀请心理专家、康复训练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殊学生能在文化活动丰富、秩序良好的校园中健康成长,是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希望看到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特殊儿童的体育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方式和方式的革新,要针对特殊儿童的需要与能力,采取游戏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

(四)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特殊儿童体育教育需要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参与,通过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社区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康复和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面向特殊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难度大,他们中的部分人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学习、交谈,与教师沟通交流也存在不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特殊教育中给予学生更多关爱,还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助益。

参考文献

[1]王景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23.

[2]曹莉.学前融合教育政策发展中地方政策执行的实践与展望——以江苏省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2.

[3]邱群英.体育游戏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