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

赵志辉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天津市300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智能制造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领域。鉴于此,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且紧迫。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为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因此,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产教融合;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策略

引言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是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将产业需求融入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与建设目标

1.1人才培养定位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旨在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应全面发展,具备德智体美四方面的素养,同时,他们应掌握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具体而言,人才培养定位涵盖以下几个层面:(1)在知识层面,要求学员们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能力层面,着重培养学员们的技术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智能装备的设计、制造、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3)在素质层面,强调培育学员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建设目标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1)专业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课程体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业背景丰富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产学研合作目标: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业和产业发展。

2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领域。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2.2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

产教融合作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正是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积极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我们能够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转变。专业群以产业链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4促进资源共享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可以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3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策略

3.1优化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

为了深入推进相关工作,建设完善、优化的专业群,高校应根据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将“自主创新”和“高端数控设备操作”确定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这两个核心不仅反映了当前行业趋势,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通过设立以“自主创新”和“高端数控设备操作”为核心的“重点”专业,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教育”和“产业链”之间的衔接。这种衔接不仅使高校教育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还能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进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产业集聚”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贡献度。产业集聚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还能够为高校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创新方向,从而使高校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3.2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

在产教融合的研究背景下,为了设计一个“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围绕国家和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和规划来构建框架。这个模式将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实际生产与发展标准为引领,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的具体需求。在这个模式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将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教育生态。政府将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行业组织将提供行业标准和趋势信息,企业将提供实际生产场景和项目案例,学校将负责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研究机构则专注于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3.3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双创服务体系

为了构建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双创人才服务体系,采用“411”模式作为标准,即“四级”、“一条主线”、“一项成果库”。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实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时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四级”指的是将人才培养划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实践内容,分别是:基础层、技能层、应用层和创新层。这样四级递进式的培养体系,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获得相应的能力提升,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技能,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条主线”指的是整个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项成果库”则是指建立一个涵盖专业研究整个流程的成果库,包括通识教育内容、创意融合内容、实训项目等。只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都可以作为成果库的演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还能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为了支持这一体系,可以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和爱课程网络平台等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学习资源库。这样的资源库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支持双创人才的服务体系。

结语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我们需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并构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有效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汉武.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需求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4):106-111.

[2]封志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7):23-29,35.

[3]张更庆,刘先义.智能制造趋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1,41(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