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分析

谭亚军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平安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审美情趣,作为个体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的体现,其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教育引导等。认识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情趣;培养措施;教学策略;综合素质

小学生审美情趣的特点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次,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往往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他们更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情境所吸引,更倾向于表达和分享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感和感受。再者,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表现出较强的模仿性和从众性,他们倾向于学习和模仿教师、同伴以及社会所认可的审美标准。然而,尽管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往往会体现出稚嫩而真挚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和尊重小学生审美情趣的这些特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对美的敏感度,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韵律美、意象美的鉴赏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尝试用语言文字去创造美,发展他们的个性化审美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审美教育的引导者,他们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知、体验和想象,从而促进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一)文学阅读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文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丰富的文本内容和多样的文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韵律美、意象美以及深层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需以文本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领略文学的内在魅力。

文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字表达,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他们能逐渐学会欣赏文字的韵律和节奏,如古诗词的平仄、现代诗歌的意象。这些对于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的韵脚、散文的句式,感受语言的音乐性,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锐感知。

文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成。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生活习俗。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例如,阅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从而深化对中国美学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作为窗口,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化鉴别力和包容性。

(二)诗词歌赋教学的作用

诗词歌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审美情趣培养方面。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诗词歌赋的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诗词歌赋是情感的载体,它们以直观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离愁别绪、壮志豪情。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这些诗词时,能间接地体验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增强他们对美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让他们尝试揣摩诗人的情感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的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诗词中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它们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诗词中的象征和隐喻,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创作诗词,通过自我表达,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个人的审美风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文化意识、创造能力和个性化审美,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和欣赏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深入挖掘文本艺术价值:语文教师应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解析文本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象征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美学内涵。例如,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音韵结构,欣赏其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感受美的韵律和情感。

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审美体验: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体验美。例如,学习描写自然的文章后,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在自然中寻找与文本相契合的美,并尝试用文字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将文学的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宽审美视野,提升审美体验的深度。

创造性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改编故事或续写结局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写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欣赏精炼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式,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审美感受,塑造独特的审美风格。

情境教学与对比分析: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文本置于特定的历史或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学价值。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时,通过对比闰土与少爷们的差异,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与评判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对比分析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力。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审美教育,对于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云霞.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以教学 《暮江吟》 一诗为例[J].《小作家选刊》,2023年第10期0038-0041,共4页

[2] 李登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4年第1期0096-0098.

[3] 刘新春.审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8期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