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小梅马瑞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中医医院 宁夏省  7513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慢性中耳炎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执行耳显微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全体患者的500HZ、1000HZ、2000HZ、4000HZ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显微手术;慢性中耳炎;疗效;并发症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特征是中耳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反复发作的症状,如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1]。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和鼓室置管等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耳显微手术作为一种微创、精确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耳显微手术以其对中耳病变进行精确定位和精确处理的优势,在慢性中耳炎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慢性中耳炎患者80例,年龄40岁至71岁,平均年龄(59.31±3.06)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执行耳显微手术治疗。患者在麻醉下,进行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仰卧位,患侧朝上。在患者耳后切开,然后在外耳道选择内切口。医生全程通过显微镜操作,对患者耳部病变区域进行清理。手术完成后,进行耳内镜手术。手术中,确保充分露出患者的乳突,使用双极电凝随时止血,确保乳突轮廓清晰。清理病灶后,翻起耳道后壁皮瓣,做切口,暴露鼓室,在显微镜下清理病变部位[2]。检查患者的鼓室及乳突侧,确定是否需要打开后鼓室壁。确定病变位置后,采用吸引器吸刮,将粘连分离并吸出。如果患者仅患有慢性中耳炎,则进行后置耳内镜,观察鼓室、听骨链、咽鼓管鼓口,并切除病灶。随后,使用红霉素明胶海绵填充鼓室,将外耳道鼓膜片复位并固定,一周后拆线,并告知患者复查[3]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

治疗后全体患者的500HZ、1000HZ、2000HZ、4000HZ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

分组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治疗前(n=80)

19.33±8.72

24.63±11.32

29.72±12.12

32.64±14.62

治疗后(n=80)

25.71±11.36

31.99±13.71

41.79±17.17

40.78±15.39

t

3.985

3.703

5.137

3.430

P

<0.05

<0.05

<0.05

<0.05

2.2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术后全体患者的有3例不干耳,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7.50%。

3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特征是中耳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反复发作的症状,如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这种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但不限于上呼吸道感染、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耳部解剖结构等。慢性中耳炎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听力测试、耳部CT或MRI等。慢性中耳炎可以分为分泌性和增生性两种类型[4]。分泌性慢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分泌物的增多,常伴有听力减退,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中耳炎的早期阶段。而增生性慢性中耳炎则表现为中耳黏膜的增生、纤维化和骨质破坏,常伴有鼓膜穿孔等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中耳炎的晚期阶段。慢性中耳炎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和局部治疗等,旨在控制炎症的进展和减轻症状。然而,对于一些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和鼓室置管等在控制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5]。首先,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根治慢性中耳炎,尤其是对于增生性慢性中耳炎来说,药物往往难以渗透到病变组织内部,效果有限。其次,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耳部菌群失衡,增加耳部细菌的耐药性,从而加重慢性中耳炎的治疗难度。此外,鼓室置管虽然可以减轻中耳压力和排除分泌物,但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以及鼓室通气不畅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显微镜在耳科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医生提供了高清晰度、放大倍数可调的视野,使其能够深入观察耳部解剖结构,精确定位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细的操作。通过显微镜的应用,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耳道、鼓室、听骨链等微小结构,辨别病变、检查组织状态,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6]。与肉眼操作相比,显微镜操作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显微镜还可以配合光源和相机系统,记录手术过程,为医生提供参考和教学。因此,显微镜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还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的评估,包括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主要症状的缓解程度;二是听力恢复情况的评估,包括纯音听阈、听力水平以及语言识别能力等听力指标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耳部CT或MRI)观察手术效果,评估鼓室和听骨链的解剖结构是否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效果评估需要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进行,通常是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等时间点进行复查评估,以监测手术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尽管耳显微手术在治疗慢性中耳炎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安全性问题需要关注。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麻醉相关问题、听力损伤、面神经损伤等。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及时进行并发症的处理和管理,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对于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及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保障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立分.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6):44-45.

[2]李俊平.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复发率和安全性分析[J].人人健康,2020,(03):99.

[3]吴学辉.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2):1625-1626.

[4]于超.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41-42.

[5]涂澄宇.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6):41-43.

[6]张宏.耳显微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