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冲击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3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研究

张立琴[1],王前文2

(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1;2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零零后为主体的高职大学生群体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展现自己,网络文化在塑造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网络亚文化的存在及其影响力,亟需引领网络亚文化建设,建立有效引导机制,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文化资源促进网络亚文化朝着积极方向健康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国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亲和力(简称三性一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遍应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生活学习思维方式受到极大冲击,青年大学生活跃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圈子中,不断催生出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网络亚文化。受网络亚文化影响,带来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度降低、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等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守正创新主流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更创新核心价值观理念等方式来解决。在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值得深入探讨

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

1.1亚文化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一个概念。亚文化一词最早见于Milton·M·Gordon《亚文化概念及其应用》,将亚文化表述为:亚文化是一种基于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不同社会要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文化。胡疆锋在《亚文化读本》中提出,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主导文化权威而产生的一种附属性文化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自身认同的文化。因此,可以认为,亚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为形成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的且具有颠覆性边缘性特征的文化。

1.2网络亚文化

关于网络亚文化目前为止尚未统一的定义,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从网络亚文化的范围界定来看,网络亚文化是指在网络传播境遇下生成的,借助互联网及网络技术而传播和发展的亚文化形态,包括了互联网产生的精神和物质、语言符号、规范以及组织群体的亚文化形态。

2网络亚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良影响

高职大学生多为零零后学生,甚至为零五后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每天大部分时间活跃于网络世界中,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彼此间距离,使大学生能更快捷接受各种知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知识内容是依赖于网络文化发挥作用的,不同的网络文化对网络呈现给大众的内容形式是有很大不同的。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成熟,透过现象还看不到网络文化的本质,更不要说是错综复杂的网络亚文化。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网络亚文化是什么,表现形式有哪些,对学生的影响如何等问题了解都不深入。鉴于学生对网络亚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特征等情况了解不深,很大程度依赖于感性认识,加之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易受不良网络亚文化影响,使得高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产生疑惑,造成思政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大大降低。

2.1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度降低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必修公共课程肩负向学生宣传主流文化的教育目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等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具体表现,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但是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持一种批判性态度使得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生成一种以批判否定主流文化的网络亚文化,这种网络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更多高职学生,造成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度降低

2.2网络亚文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并将这些思想道德认知应用于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教师的教在学生身上学的成果展现,现在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在网络上看到更多信息,其中就包括一些跟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理论表现不一样的情况,如

上海一女老师被丈夫举报出轨16岁学生事件,该事件发酵后网络上竟然出现很多以该老师名字为名的网络主播在网络上收受他人打赏礼物,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不良网络亚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职大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易受不良文化影响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尤其是部分博主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虚构事实博取同情、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如凉山网红直播带货案;部分短视频制作存在传导不良价值观倾向,视频中散布错误事业观,引导大学生躺平,鼓吹使用复仇、不择手段等极端方式寻求正义,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学生长时间活跃在网络上,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这些不良价值观就会腐蚀大学生思想,影响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

3网络亚文化冲击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吸引力的途径

3.1主流文化守正创新,站稳网络大阵地

3.1.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之源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是个人的精神家园,心灵安身立命离不开文化的凝心聚力。网络文化发展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当今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铸就了各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这正是网络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结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修身养德等,对网络文化的道德引领风气净化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等内容,引导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里谨言慎行、文明用网。

3.1.2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之续

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革命文化激励了革命前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失败走向胜利,现阶段国际环境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增加,革命文化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可以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指引正确方向。

3.1.3以加强文化守正创新坚守网络主流文化主阵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汇聚成中国文化的主流,有主流就会有支流,网络亚文化就是网络文化中的支流。文化犹如一条长河,支流要融入主流才不至于干涸网络亚文化只有不断汇入主流文化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主流文化守正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要因势而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主流文化引导作用,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

3.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站住课堂主阵地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媒介等日新月异,教育方法也需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才能切实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生动的信息扑面而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大学生能高效便捷地从网络空间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但网络空间的信息真假难辨、质量良莠不齐,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他们普遍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被不良思想诱导。因此我们亟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分析大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行为,精准掌握其思想发展动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3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创新,站好心灵微阵地

互联网普及情况下,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体的价值观塑造,更重要的在于社会价值的引导,我们要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信息和网络意识形态。大学生利用虚拟的身份在虚拟世界畅所欲言,分享个人所思所想,扮演着一名网络警察指点江山。新媒体的兴起带来的是全球化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部分是受垄断媒体所控制的,怎样甄别信息真伪,跳出信息茧房,这就要求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新媒体和文化宣传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大学生要不断提高个人信息辨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还应反映到个人,通过具体个人教育达到教育目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社会热点新闻,在分析社会现象具体问题中理解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陶东风,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立琴,王前文.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教学与研究,2023(13):136-137.

[4]郭丹琪.网络文化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05):189-191.

[5]董琳.网络文化视域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2):8-10.

 


项目资助: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编号:2023SK003)。

作者简介:1.张立琴(1989-),女,河北邢台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王前文(1985-),男,甘肃民勤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