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耿振保  王井旭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实验学校  067600

摘要:在国家系统中教育体系是不断推陈出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民众意识深度解放后呼吁教育公平,也在教育系统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亟待拯救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特殊家庭无法尽到的教育责任,需要教育系统消耗更多的精力解决。本文就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离婚率剧增、家庭矛盾增多、家庭关系紧张,犯罪率上升、家庭贫富差别日益加大,造成许多特殊家庭。本文所指的特殊家庭是指离异家庭、闹离婚家庭、分居家庭、寄养家庭、特困家庭、教育不当家庭、领养家庭、婚后重组家庭。这些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与正常家庭不同,在心理上和行为方式上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差很大。心理上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孤独、报复等;在行为习惯上主要表现为随意、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胆子太小,什么也不敢干;在思想道德上表现为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随意损坏公务、打架斗殴等。所以针对特殊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学习规划,是快速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中困难的关键。

一、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家庭教育有失偏颇。由于特殊家庭具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相差极大,所以特殊家庭学生所受的教育也大相径庭。通过对特殊家庭学生的认真分析发现,这些学生所受的教育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让孩子受一点苦、一点累。另一方面有的家庭对孩子不够关心,过分冷落孩子,甚至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绊脚石,这样造成孩子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人格上出现偏差。溺爱孩子,在物质上无止境地满足,易使孩子形成贪婪的性格;生活上百般照顾,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孩子的过错一味迁就,易造成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给孩子太多的爱,容易造成孩子只知被动地接受爱,而不知对人付出爱。而冷落孩子,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使本来受到伤害的心理雪上加霜。

1.2学校教育流于形式。近年来,我校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相当重视。要求每一个班级建立特殊家庭学生信息库,详细统计每一各的特殊家庭学生的信息,并要求每个教师帮扶一定数量的特殊家庭学生,对所帮扶的学生要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对这些过程和做法都要记载在案,作为考核教师和班级的依据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各个班级都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特殊家庭学生帮扶计划,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详细记录了特殊家庭学生的信息;每个教师都有具体的帮扶对象,而且详细记载了帮扶措施、办法、过程及帮扶效果,软件资料相当完善。但是根据实际走访调查,这些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没有采取具体、实际的行动措施,基本上流于形式。

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2.1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家庭这一“避风港”已无力为特殊家庭的学生成长护航的时候,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刻不容缓。特殊家庭学生较正常家庭的学生在物质、心理等方面承受了更多压力,为了让“特殊家庭”的子女不再成为“特殊学生”,让他们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只有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物质上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安抚他们,从精神上鼓励他们,全社会上下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有力地促进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2.2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特殊家庭本身和正常家庭有很大不同,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爱孩子,但绝不是溺爱。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正如成长天空不能没有阳光,但不能有盛夏的强光。所以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特殊家庭的孩子心理较其他孩子更脆弱,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要及时发现问题,孩子犯了错,不能简单粗暴地呵斥一顿,更不能随意体罚。批评是必需的,但要注意分寸,不能过头。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善意批评,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和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和支持。

2.3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殊家庭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呵护和尊重,同学们的关怀,以及亲情的温暖。学校要创造良好校风,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和谐融洽。要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制订具体的教育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老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进行特别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确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为每一个特殊学生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建立一张联系卡和一份跟踪教育档案。作为同学要和特殊家庭学生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做知心朋友,说知心话。

2.4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给予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疏通和积极引导,帮助其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使其在问题初期就能得到纠正,防微杜渐,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5对单亲家庭的家长重在加强沟通。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庭的破裂和生活的负担,常常使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会渐渐变得郁郁寡欢、不合群,自卑、消沉、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孩子与老师和家长之间也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冲突。而这些孩子恰恰最需要关心、关爱和理解。对此,教师应主动上门家访,以真情感动家长,与家长、学生开展朋友式的谈话,疏通家长心理,使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同时,摸清家长、孩子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缩短老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爱护。在此基础上,再与家长一起进行商讨,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学生的计划和方案,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2.6全社会都要积极关注特殊家庭背景学生。政府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当地居委会应经常保持与这些家庭的联系,了解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也可通过媒体,报道其真实事实,以获得帮助。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体教育的成果。对待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特别关注,三方面同心协力,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予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父母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洋: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

[3]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