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究教育考试舆情的优化处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究教育考试舆情的优化处置

刘向东

张家港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摘要:新媒体平台承载着信息传播的功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舆论发酵的主阵地。而教育考试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经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动,很多教育考试信息容易演变为大大小小的舆情,精准、合理处置考试舆情已然成为教育考试机构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考试舆情的特点入手,结合考试舆情处置流程和经验,具体阐述了舆情优化处置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考试舆情;舆情处置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手机普及使用,信息爆炸增长,媒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逐渐代替了传统纸媒,一方面促进了信息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为舆论发酵提供了载体。从教育领域来看,考试舆情在近些年层出不穷,一些考试舆情经过网络传播和发酵,均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倘若教育考试机构未能及时应对和处置,便会引发严重的网络舆论危机,影响考试秩序和社会安定,因此,优化处置考试舆情也是教育考试机构开展的重点。

一、新媒体时代考试舆情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极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人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互动交流,使得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变成了信息载体,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一经传播便会覆盖很广的范围。基于此背景,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只要出现在微信、微博、贴吧、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则表明世界各地都有机会看到这些信息。同样,一些考试舆情也会一传十,十传百……,经过“有心人”的助力而飞快蔓延,最终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二)影响范围广泛

考试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言论自由的机会,这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公众只是通过新媒体获取和交流信息,有些公众则会发表情绪化言论,倘若戳中公众的“敏感点”便会引发广泛的群体性情绪失控,造成网络舆论危机[1]。显然,考试就是一个敏感点,考试舆情一经新媒体的传播和发酵,很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情绪失控,倘若不能及时遏制和处置,极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三)社会监督性强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而公众协同参与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社会监督管理机制,在维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个体完全掌握话语权,他们可以自由输出自己的看法,无论其他个体认同或反对这一看法,均会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因此,考试舆情受到社会公众的直接监督,一旦出现考试舆情,考点便会处在舆论的漩涡,每个公众都会成为舆论的推动者,而教育考试机构想要平息事态必须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否则只会让舆情愈演愈烈,影响考点正常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育考试舆情的优化处置路径

(一)加强监测,完善舆情处置机制

考试舆情传播速度极快,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是遏制舆情发酵的关键。那么,教育考试机构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舆情监测,精准定位一些处于始发期的个体信息,全面跟踪其发展动向,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教育考试机构需要重点关注考试舆情,把这一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针对性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建立包括舆情监测、预警、追踪、研判、处置、反馈等环节的完善机制,确保每个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做好考试舆情处置的保障工作。考试舆情既有偶发性的,也有常规性的。纵观以往的考试舆情,主要指向考试动态、考风考纪、考务管理以及试题答案等类型,影响最为恶劣的是考试舞弊、试题泄露等,不仅影响了考试公平,后期处置也相对棘手。因此,教育考试机构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舆情监测和处置队伍,密切关注微信、微博、贴吧、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从海量信息中识别、筛选出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发现苗头及时预警和上报,尽量把一些潜在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精准研判,综合评估舆情性质

面对考试舆情不能盲目采取处置措施,必须通过精准研判来确定舆情类别、性质及其发展动向,进而形成对应处置意见[2]。显然,研判是舆情处置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前期研判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后续处置的有效性。考试舆情研判并非是一步到位的,一般要根据舆情类别、等级和发展动向层层研判。舆情监测人员负责初步研判,主要识别网络舆情所属类别和性质,分析舆情内容是否真实以及舆情发展阶段,把筛选出来的考试舆情分门别类,针对一些处在初始期的不良舆情直接形成处置意见,针对违法的、敏感的信息交由上级领导进一步研判。上级领导需要研判舆情内容真伪,了解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诉求,分析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和舆论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网络舆论监测系统持续监测,预判舆情后续发展动向,根据整体情况划定舆情等级。针对一般或较大考试舆情直接形成处置意见,针对重大或特大考试舆情则提交考试主管部门集中研判,经过慎重考虑后形成最终处置意见。教育考试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开展舆情研判工作,让考试舆情处置“对症下药”,避免因为误判而出现舆论爆发点。

(三)快速反应,及时遏制舆情发酵

无论是小舆情还是特大舆情,社会公众都希望看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的正面回应。新媒体时代,删除网络信息、封锁消息渠道等舆情处置手段可能会引发新的舆论爆点,进一步扩大舆论事态,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在处置考试舆情时,必须遵循正面回应、信息公开、平等沟通的原则,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与社会公众的情绪情感同频共振,不仅要密切关注舆情发展动向,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澄清事实,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及时遏制考试舆情发酵。教育考试机构须做到快速反应、立即处置,根据舆情研判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必要时可以成立专项处置小组,协同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机构合理处置,通过官方媒体公开舆情处置过程,发布真实的处置结果,给社会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另外,教育考试机构应该建立考试舆情处置档案库,汇总以往出现的各种舆情及其处置情况,汲取其中的有效经验,梳理舆情演变过程,为处置类似考试舆情提供参考。

(四)全面管控,净化考试舆情载体

除了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之外,还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做好全局性管控工作。首先,教育考试机构须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宣传考试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比较关注的考试信息,从严惩处散布不实言论和煽风点火的人员,把典型事例作为教育宣传的反面案例,提醒广大考生注意辨识信息真伪,在网络空间谨慎发言,避免出现情绪化言论,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其次,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与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积极沟通,加强常态化网络空间治理,严格规范涉考网络行为,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再者,各大新媒体平台应严格审核涉考信息内容,从源头上过滤一些不良信息,减少考试舆情传播的风险。而主流媒体应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引导舆论,扮演好教育考试管理的监督者和网络舆情的守门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育考试站在了风口浪尖,所形成的考试舆情复杂多变,只有通过全面监测、精准研判、快速反应、协同管控才能有效遏制舆情发酵,避免引发严重的后果。教育考试机构要保持理智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站在全局视角合理处置考试舆情,保证考试公正公平,有序推进教育考试工作。

参考文献

[1]郑苗苗.新媒体时代教育考试舆情处置浅析[J].浙江考试,2022(9):15-19.

[2]杨跃东,李猛哲,鲁欣正.自媒体时代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探析[J].中国考试,202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