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价值及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价值及路径探索

陈肖扬

武汉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当前奋斗精神培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探索有效的培育路径。通过对奋斗精神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方向,为高校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青春力量[1]

关键词:大学生;奋斗精神;路径探索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奋斗精神不仅是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坚定的奋斗意志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深受“明德创新,解行并进”校训的熏陶。这一校训不仅是我们学校的精神象征,更是我们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一)奋斗精神的定义及特点

奋斗精神,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奋斗精神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它体现了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是新时代青年必备的品质之一。

(二)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奋斗精神的价值体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和人生价值的关键[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具备奋斗精神的大学生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将梦想变为现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奋斗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社会建设事业中,他们的创新创造和实干精神为社会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奋斗精神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具备奋斗精神的人才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多元与价值取向模糊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冲击。各种文化思潮和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这种价值观的多元性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模糊。部分大学生在众多的价值观中迷失了方向,难以形成清晰、坚定的个人信仰和追求。这种价值取向的模糊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可能导致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4]

(二)竞争压力与心理素质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无论是学业成绩、就业竞争,还是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都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竞争压力不仅考验着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然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出心理素质不过硬的问题。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容易焦虑、抑郁,甚至产生逃避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网络依赖与实际能力脱节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依赖网络却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5]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沟通交流方式,但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使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锻炼。这种网络依赖不仅会导致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还可能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价值及路径探索

(一)明确价值观引导,坚定人生方向

面对价值观多元的挑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清晰、坚定的人生方向。例如,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可以举办主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社会名人等分享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为学生提供榜样和参考。高校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价值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6]

(二)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升抗压能力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提升抗压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压力。同时,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个体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高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平衡网络与现实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平衡网络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增加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过度依赖。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

结论

通过加强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形成坚定的价值追求;通过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平衡网络与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奋斗精神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娜, 程文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措施[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2 (02): 1-3.

[2]刘盈莹.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探赜[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2 (02): 79-83.

[3]刘蕙, 田艾静, 高镔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 (06): 26-28.

[4]刘建亚, 丁颖佳.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逻辑理路[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 36 (03): 47-52.

[5]石松, 孙硕.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就业观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北京教育(德育), 2024, (03): 24-29.

[6]王灵芝, 张朋, 黄晓.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实践探究[J]. 船舶职业教育, 2024, 12 (02):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