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黄炎培职教思想的价值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黄炎培职教思想的价值意蕴

郭晗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黄炎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山鼻祖和卓越的教育实践者,他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深思熟虑,从初期的初步形态逐渐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其职业教育理念鲜明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功能性以及跨领域的特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领悟和弘扬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精髓,对于重新定义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强化其应变能力,以及提升职业教育内部管理效能,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黄炎培;职教思想;价值意蕴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

1.1利于优化类型定位的职业教育学校体系尚未健全

首先,审视人才选拔机制,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尚待深化发展。作为技能人才的主要发掘者,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主要依赖职教高考和专科升本科的路径来挑选这类人才。然而,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在设计、管理和标准上存在不足,考试内容与实际学习内容存在断裂,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其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的潜力。具体来说,职教高考中的“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结合模式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模式,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其次,从教育层次的视角来看,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未能及时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随着我国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对重复性低技能岗位的需求减少,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加,这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并未迅速跟进,体系构建滞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规模偏小且质量不高,学生的升学途径受限,缺乏有效的领头羊示范和带动作用。

1.2便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效路径尚未完全开辟

首先,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及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有待提升。尽管职业院校主要由政府主导,但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缺乏与市场动态的即时且精准导向。校企合作模式的成熟度与互动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企业在参与办学过程中,关于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界定模糊不清,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未能充分落地,这使得社会力量对投身职业教育持有疑虑,担忧政策稳定性以及过高的投入风险。社会力量办学的既有管制导致“过度干预则停滞,无监管则混乱”的困境仍未打破,企业寻求合理收益的办学诉求如镜花水月般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破解现代化建设难题的能力。其次,职业教育与教育内在法则及学生期待之间也存在不匹配。

1.3宜于多元办学主体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尚未成熟

实现职业教育的卓越发展,关键在于政界、业界、企业及教育机构的紧密协作,然而当前这一机制的构建尚存不足,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首先,政府层面虽设有国务院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进行宏观调控,但各部门间仍存在各自独立、多头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和人力资源部门对中职教育的管理上,导致技工学校的教育行政监管陷入困境,频繁引发社会关注,对职业教育形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其次,在行业层面,尽管各行业都有相应的行业协会,以及教育部设立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但在制定行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评估服务方面,规范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行动路径

2.1坚持把实现教育均衡作为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取向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渠道堵塞、结构不完整、投入短缺”等方面存在显著缺陷,与普通教育的差距显而易见,这无疑背离了教育公正的原则。因此,实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同步发展,特别是均衡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借助于职业教育高考改革,拓宽技能人才的职业晋升路径。遵循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强化省级协调功能,优化“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通过考试驱动“学以致用”,提升选拔人才的质量,并扩大职教高考招生规模,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学术晋升的可能性。其次,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引领,丰富职业学校的教育层次。通过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品质,以及鼓励重点大学涉足职业教育,培育出一批教育质量高且数量充足的本科职业学校,构建起“中职—中职—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其连续性和深度。最后,通过实施教育达标项目,强化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支持。设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中职学校资源匮乏、中职扩招导致的教学资源分散、公共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着重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缩小与普通教育在设施和资源条件上的差距,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2坚持把推动人与社会的发展作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任务

适应性,作为主体间相互调适的现象,起源于生态学的探讨,达尔文在其理论中强调“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揭示了适应力对于物种存续的关键作用。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视角,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必须同时审视其内部与外部环境。首先,从职业教育的核心出发,强化适应性意味着致力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并实现双重增值:一是实质性的“技能”提升,通过强化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严格教学质量把控、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国际教育视野,确保学习内容实用且深入。二是重视“素质”培养,通过价值观引导、体育活动和心理关怀等途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出全面发展的个体。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体现在服务社会进步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深度对接高质量发展,即通过融入新的发展模式,组织有目标的研究,持续提升应用研究实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瓶颈问题。二是积极践行共同富裕理念,通过扩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城乡地区,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技能、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从而构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防线。

2.3坚持把树立开放融合包容的大教育观作为优化治理格局的重要前提

首先,应强化教育部和人力资源部的统筹协调,推动央地联动的职业教育机制改革。这包括明确两部门的职能边界,整合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体系,确保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企业需在大职业教育观的指导下,打破部门壁垒,协作共治,逐步实现政策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如“一省一策”、“一市一策”等,并及时提炼地方成功实践上升为国家级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其次,构建基于法治保障且操作简便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借助修订《职业教育法》的契机,建立跨行业的产教融合联盟和地方性的联合体,紧密连接职业院校、一线产业、领军企业及研究型大学,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确保产教融合的实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为企业和社会战略服务的能力。

结论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念源于对国际国内既有理论的独到审视和创新融合,它源自对其本国职业教育核心理念、内在法则及独特特质的深度洞察,鲜明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功能性以及跨领域特性。在应对当今教育环境的新挑战中,黄炎培的思想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策略启示。

参考文献:

[1]谢萍,代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民主理念研究[J].江苏中职教育,2021,21(04):38-44.

[2]曾瑜,常宏明.黄炎培职教思想下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探究[J].辽宁中职学报,2021,23(11):1-3+15.

[3]杨晶,梅一宁,冯敏华,等.黄炎培精神引领SPOC教学模式改革——以中职助产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8):208-211.

[4]方小斌,李光茂,李忠华.浅议黄炎培职教思想对中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