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地的苦难与抗争:《平原上的摩西》中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的交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3

东北大地的苦难与抗争:《平原上的摩西》中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的交织

刚什蓉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平原上的摩西作为双雪涛的代表作之一深入描绘了东北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本文旨在通过细致分析揭示作品如何通过自然环境的严峻社会环境的复杂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塑造了一系列鲜活且充满苦难色彩的人物形象文章首先探讨了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如何成为故事背景进而分析了社会环境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如国有制企业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人际关系的疏离等最后本文深入挖掘了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苦难和文化冲突以及作者对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通过对平原上的摩西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双雪涛的文学风格以及他对东北地区的独特情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

关键词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东北苦难社会变迁

引言

2015年,双雪涛的长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迅速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在当代文学的广阔天地中,双雪涛的长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文学技艺,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以其所承载的深厚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引发了人们对东北大地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变迁的深思与共鸣。

《平原上的摩西》将故事的舞台置于双雪涛生活了三十年的东北大地,这一选择本身便是对这片土地及其历史变迁的深情回望。东北,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与沧桑,其命运变迁的轨迹在小说中得到了细腻而真实的描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东北这片土地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考验。双雪涛以此为创作根基,不仅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深情回望,更是对那个特殊时代、那片土地上人们的苦难与挣扎的深刻反思。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双雪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各具特色,但他们都共同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苦难主题——在时代的巨轮下,个人的命运如何被裹挟、被塑造?双雪涛通过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展现了这些人物在苦难中的挣扎、抗争与成长,让我们看到了在苦难中挣扎、在困境中求生的人们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人性光辉。

值得注意的是,双雪涛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标签化或类型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这使得这些人物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这些人物或坚韧不屈,或迷茫无助,或心怀怨恨,或充满希望,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通过他们的经历与故事,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本文将首先探讨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成为《平原上的摩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背景。随后,文章将分析人物形象与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交织,以及这种交织如何影响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最后,本文将讨论双雪涛如何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对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构成了作品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平原上的摩西》的深入分析,本文不仅希望揭示作品的文学成就,更期望能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域特色和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认知。

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

刘师培在其著作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提出的南北文学差异论断为我们理解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刘师培指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地多尚虚无这一论断揭示了地理环境对文学作品风格和主题选择的深远影响对于双雪涛而言东北这片土地不仅是其生长的摇篮更是其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特别是他童年时期目睹的父母一代在经济转型中的无奈与挣扎这些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无疑在其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无赖双雪涛对冬天的描写尤为生动他的屋子比我家的还冷雪片被风吹着呼呼地拍打在玻璃上玻璃的缝隙全都结了冰”“雪下得真大北风呼啸着把雪吹得到处都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冷峻压抑的氛围更通过自然景观的严峻性隐喻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在这种环境下两个即将无家可归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蓬头垢面的醉鬼一个是摔伤的小孩——在狂风中艰难前行的场景更是令读者感到深深的悲哀与同情

双雪涛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少年的记忆是我创作的根基这表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对东北自然环境的深刻记忆对其创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上的摩西我们几乎找不到生机勃勃的环境描写夏天被描绘为

烦躁沉闷燥热窒息的季节而冬天则是严峻寒冷漫长像是无法度过这种压抑的环境描写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自然背景更通过环境的恶劣反映了人物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精神苦难

通过对平原上的摩西中自然环境描写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双雪涛如何巧妙地将地域特色与人物命运相结合通过阴郁的自然环境传达出人物的悲伤与忧愁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东北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

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以东北地区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凉与萧瑟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物的命运显得尤为凄凉他们的生活缺乏温暖与希望社会的整体氛围与文明和谐的愿景背道而驰人们不仅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制约经历着搬迁下岗乃至无家可归的困境而且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在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造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与苦难

物质上的苦难物质层面的苦难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经历了文革洗礼的父辈们步入中年后再次面临下岗潮的冲击家庭经济来源的断裂使得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而他们的子女尽管面临教育的机遇却被高额的择校费用所阻挡无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如作品中傅东心与李的对话所示我说你马上要考初中了一定要考上她说就算考上也要交九千块钱这段对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即教育机会的不公以及由此加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笔者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曾发现1994年沈阳市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的补充规定中提到"学杂费……特需生每生3年在6000-9000元幅度内由学校自行确定标准收取"而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少见贫富差距也将因此拉大社会矛盾也将愈演愈烈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阶级只是被歌颂却无法得到生活教育上的扶持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工人阶级在物质上更加苦难

精神上的苦难精神层面的苦难则更为复杂和深刻。《平原上的摩西人物们在阶级身份的取舍与文化渗透中经历了巨大的精神挣扎李守廉的下岗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困顿更代表着身份的丧失与尊严的挑战卖茶叶蛋来维持生计却看到被城管抓捕的女人于是他燃起了反抗之心"七十多岁一把刀也拿得住"以斗争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工人阶级的尊严而在李守廉眼中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庄德增则是把希望都占据的"板正人"阶级间的对抗以及不愿放弃自己的阶级身份是李守莲痛苦的来源他不愿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人身份成了可以随意被人踹倒的低下者他在他的尊严和残破的秩序中痛苦着这是以李守廉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工人阶级来自精神上的苦难但与此苦难同行的是阶级与民族转变的社会精神文化上的苦难红旗广场上的毛主席雕像被替换成了外国人设计的太阳鸟雕塑于是工人们去红旗广场上游行这已经由最初的阶级问题变成了民族性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全球化浪潮袭来在掀起一波改革开放风气的同时国外的文化也在向我们渗透着外国人设计的太阳鸟雕塑便是一个生动的代表工人阶级想要保卫雕像正如下岗的人们想要保住自己的工作但是时代潮流是不可逆转的雕像会被换掉工人也会在改革浪潮中被迫下岗巨大的失落感包裹着对全球化无所适从的人们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苦难是文化认同的危机和民族精神的失落

四、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平原上的摩西》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双雪涛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更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对人物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双雪涛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首先,双雪涛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回忆,穿插了大量关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背景,更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真实、生动。通过这种手法,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同时,双雪涛还通过人物的遭遇和选择,展现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挣扎。

其次,双雪涛还通过人物的遭遇和选择,展现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例如,小说中多次提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这是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许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双雪涛通过人物的失业、下岗和再就业等经历,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残酷。同时,他还通过人物的抗争和奋斗,展现了人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来展现个人命运的手法,使得小说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丰富

此外,双雪涛还通过小说中的社会描写和人物关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在《平原上的摩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通过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双雪涛成功地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历史的变迁相联系,使得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具有广阔的艺术视野。这种交织使得小说在表达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展现了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精神。

其次,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这种代入感和共鸣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被小说所感染,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平原上的摩西》中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来展现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手法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艺术视野。同时这种交织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因此可以说《平原上的摩西》是一部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结语

通过对《平原上的摩西》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双雪涛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和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创作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他们的命运和选择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社会环境与个人命运交织的结果。双雪涛的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正如傅东心所言: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那些驱赶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会受到惩罚。这句话不仅是对人物内心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即使在充满苦难的环境中,人们仍需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坚持。

《平原上的摩西》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文献和社会档案。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那片土地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的契机。双雪涛的这部力作,无疑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复品味。

作者简介:刚什蓉(2003—),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单位:新疆大学,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