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张棕茜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已转向塑造能适应当代需求的全面型人才。这要求我们着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这其中包括源自国内外研究精华的深层次内涵。具体来说,理想的素养框架应涵括坚定不移的信念与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艺,以及在社会互动中的有效性,还有对于个人生涯规划的前瞻性理解。这些都是构筑中职教育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基石。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1.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促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个时代大潮中,个体的核心素养成为决定能否顺应潮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定位在就业导向上,理解并设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这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强化核心素养不仅是中职教育的内在驱动力,更是个人与企业实现持续进步的基石。它关乎我国经济的质与量双重提升,直接契合了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提升核心素养不仅是一项教育改革的任务,更是一种国家战略,旨在塑造适应新时代挑战的高素质劳动力大军。

2.提高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人才培养的成效令人担忧,无法充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中职教育机构亟需重新审视社会对人才品质的新期待,着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提升就业市场适应力,改革并优化教育模式,从而确保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面临的困境

1.中职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当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策略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度有待提升。首先,教育模式设定上显得过于机械,忽视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使得学生在专长技能的追求上过度倾斜,而忽视了关键能力的培养。部分院校在人才塑造上未能因地制宜,没有充分考量地方经济特色,导致学生们的服务能力无法充分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次,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机制也存在问题。这种脱节使得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之间产生断裂,即使某些专业看似丰富多样,但并未紧密贴合行业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学校的人才库结构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失衡。此外,一些毕业生的实际素养并不符合企业岗位的硬性要求,这无疑为他们的就业之路增添了障碍。

2.中职院校对学生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够

在职业教育领域,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关照尚显不足。首先,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的强化,形成了明显的“技能导向”而非“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关键软实力培养关注不够。其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健全,课程设置未能充分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此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存在短板,缺乏专门针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和配套课程结构。再者,现有的评价机制存在问题,过于依赖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评估,往往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标准,却忽视了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考察。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评价环节的空缺,核心素养的标准设定含糊不清,且评价体系的完善度有待提高。这样的现状显然抑制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质量提升。

3.中职学生自身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推进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尤其关键。他们对于自我成长的认识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职业观念上,他们往往对职业的理解模糊,对职业定位及长远规划的认识不足,这种缺失自我驱动的意识,无疑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设置了障碍。其次,他们的职业目标设定常常缺乏明确性,未能形成对自己和职业的深刻理解,这导致他们在制定未来职业规划时可能脱离现实,进而入职后陷入被动,这对他们的职业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三.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1.消除偏见,提高社会认可度

为了纠正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刻板印象,应当倡导一个全面接纳的观念,强调“每个个体都有潜力”和“学历非唯一,能力决定价值”,并拓宽他们的发展途径,鼓励多元化的成长路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中职教育的误解本质上折射出教育与经济的深层关联,关键在于顺应市场导向进行革新,以提升其吸引力。事实上,德国的成功案例表明,高达80%的年轻人曾接受职业教育,这得益于社会对其的高度认同和推崇。

2.重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社会适应性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相连,它既要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也要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若忽视社会导向,将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支持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核心素养不仅是通往就业市场的通行证,当他们在企业实习实践中践行时,这标志着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型,得到了社会的接纳和肯定。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核心素养的社会融入特质,这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3.构建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塑造关键能力的关键平台,其使命在于构建一个全新的、与核心素养紧密契合的教学框架,确保课程与素养之间建立起深层次的逻辑联系,让课程实质上服务于素养提升。首先,设定教育目标时,务必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清晰界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其次,在设计教学大纲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保内容标准明确地涵盖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再者,质量评估标准也需革新,将核心素养的目标细化并融入日常课堂活动,每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应有明确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构建这样的体系,意味着它需贯穿于教育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构建和评价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同时灵活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4.提升教师综合职业素质

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其个人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成效。新加坡教育模式特别强调教师素质的塑造,他们依据学生素养需求重新定义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设计和内容构建。因此,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应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确保各科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充分挖掘和互补,通过团队协作与交流,构建出多元且深厚的教育力量。其次,更新教师的教学思维,鼓励他们持续深化教育理念,通过定期研讨会、教学分享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他们的教学视野。再者,强化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的知识深度和教育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定期组织示范课观摩、公开教学比赛以及行业实践研习,能推动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唯有这样,教师才能胜任教育重任,自然地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结论

总结新时代特征,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全新的境遇,亟待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首先剖析了核心素养的实质及其构成要素,然后深入探讨了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职业院校在核心素养培育上的不足,以及学生个体对提升这一关键能力的漠视。

参考文献:

[3]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2022(19):14-16.

[4]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22(9):4-7.

[5] 曹轶.基于创业导向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79-81.

[6] 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