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莫蕊榕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乐山614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58例,时段: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分为2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29例观察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获得理想干预效果。

关键词:轻度焦虑症;青少年;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焦虑症呈高发态势,此类患者以神经功能紧张、担忧恐惧情绪强烈为特征,可伴有心悸、出汗、憋气、胸闷等躯体症状。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在学习压力、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轻度焦虑症。针对此类患者,应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以此减轻患者恐惧、担忧、紧张症状,避免精神障碍持续加重、反复发作[1]。现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58例(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分为29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两组年龄为(14.98±2.81)岁、(14.85±2.79)岁,男女比例为15:14、16:13,病程为(5.11±1.56)个月、(5.04±1.48)个月,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轻度焦虑症诊断;(2)年龄12~19岁;(3)监护人知情同意;(4)无其他精神心理疾病。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躯体疾病;(2)存在视听、语言、阅读、认知障碍;(3)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焦虑症;(4)护理配合度欠佳。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口头讲解焦虑症知识,遵医嘱开展精神心理科治疗,从饮食、运动、生活作息、情绪调控等方面,予以患者相应指导,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依据患者年龄、认知水平,选定多样化宣教方式,如一对一讲解、播放科普视频、集体讲座等,适当调整宣教内容,介绍焦虑症概念、症状、危害性及预后,教授患者焦虑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冥想等,同时对监护人展开宣教,叮嘱其营造轻松、和谐家庭氛围,避免引发患者心理应激;(2)心理护理:①全面掌握患者资料,耐心、亲切对待患者,与其建立良好沟通,完善心理学评估,搜集相关资料,确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②实施语言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带领其分析焦虑产生原因,识别存在的负性思维,利用共情、安慰、劝导等语言技巧,稳定患者情绪状态;③开展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在安静环境下稳定呼吸,排除内心杂乱想法,逐渐放松全身肌肉,体会这一放松、舒适状态,每日1次,每日30min;④鼓励患者转移自身注意力,做感兴趣的事情,如绘画、读书、做手工、舞蹈、唱歌等,从中获得成功体验,逐渐过渡至生活功能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

1.3观察指标

(1)选用工具SAS(焦虑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条目评分1~4分,换算后标准分100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2)选用工具FACESⅡ-CV(家庭亲密度量表),共30个条目,条目评分1~5分,总分150分,得分越高家庭亲密度越高;

(3)选用工具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共7个条目,条目评分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n=29,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8.04±6.01

40.22±4.25

对照组

57.85±6.04

48.32±4.60

t

0.1191

6.9649

P

0.9056

0.0000

2.2 家庭亲密度及睡眠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FACESⅡ-CV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FACESⅡ-CV评分、PSQI评分(±s,n=29,分)

组别

FACESⅡ-CV评分

PSQI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71.80±7.45

116.02±8.11

9.75±2.39

5.62±1.08

对照组

72.33±7.41

89.45±7.69

9.68±2.34

7.75±1.24

t

0.2716

12.8025

0.1127

6.9755

P

0.7869

0.0000

0.9107

0.0000

3.讨论

青少年焦虑症较为常见,轻度焦虑患者病情隐匿,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若未得到及时干预,会导致焦虑症持续加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诱发暴力、自伤等严重后果。针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其临床护理,通过恰当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2]。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心理护理综合应用多种心理学理论、技术,以心理状态改善为核心,可有效改善各类不良情绪,帮助患者获得适宜身心状态。健康教育具有计划性特征,强调认知水平提升,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消除护理干扰因素。通过多元化健康宣教、心理评估、语言疏导、放松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方面着手,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其临床症状,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睡眠问题、家庭问题,获得理想护理成效[3]

综上所述,针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家庭亲密度,切实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开琴,袁贤明,胡利姣等.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02):195-199.

[2]谭德明,黄琼,尹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6):156-158.

[3]方芸.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