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全流程”管理思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5
/ 2

院前急救“全流程”管理思考与建议

皮广超

北京市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 北京市 101100

摘要: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后,由专业急救人员在医疗机构外部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由于其涉及环节众多,包括接警、出警、现场处置、转运等多个环节,因此,“全流程”管理对于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院前急救“全流程”管理思考建议

1.当前院前急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沟通不畅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各环节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影响了急救效率。

1.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院前急救工作需要专业急救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急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影响了急救效果。

1.3急救资源分配不均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院前急救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目前急救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部分地区和时间段可能存在资源紧张的情况。

2.改进措施和建议

2.1加强信息沟通

首先,建立一个统一的急救信息平台是提升院前急救效率的关键。这个平台可以集成急救资源、病患信息、交通路况等多方面的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快速查询。通过统一的平台,急救人员可以迅速获取病患的病情、过往病史等重要信息,为现场救治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平台还可以实时更新交通路况信息,帮助急救车辆选择最佳路线,缩短到达现场的时间。

其次,制定标准化的信息沟通流程也是提高院前急救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准确无误,避免出现信息遗漏或误解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信息沟通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沟通方式。例如,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调度中心应迅速核实病患信息,并通知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详细记录病患情况,并及时向调度中心反馈;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与接收医院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救治。

此外,为了提升信息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我们可以对急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发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帮助急救人员在紧张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

2.2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急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快速判断、果断行动,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不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我们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可以涵盖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以及急救场景模拟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急救人员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其次,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急救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技能考核、模拟演练等方式来加强急救人员的实践能力。技能考核可以检验急救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而模拟演练则可以帮助他们在逼真的场景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急救人员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急救效果。

此外,加强对急救人员的管理也是提高急救效果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急救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急救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来激发急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这样一来,急救人员将更加投入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提高急救效果贡献自己的力量。

2.3优化资源分配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地区急救资源的需求情况。这包括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医疗机构布局等多个方面。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急救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增加急救资源的投入。而在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医疗机构稀少,急救资源的分配也应相应调整。

其次,我们还需要关注不同时间段急救资源的需求变化。例如,在节假日或特殊时期,急救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因此,我们应建立灵活的急救资源调度机制,确保在需求高峰时能够迅速增加急救资源的供给。

为了解决急救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急救资源共享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包括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与调配。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优化急救网络布局也是解决急救资源分配不均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根据各地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合理规划急救站点的布局,确保急救资源能够快速覆盖到各个地区。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急救资源的调度效率和服务质量。

2.4强化全流程管理意识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急救流程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涵盖从接警到现场处置、转运、救治的每一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衔接要求。通过制定标准,我们可以为急救人员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指南,减少操作失误和沟通障碍。

其次,加强全流程的监控和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对急救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定期进行全流程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改进空间,为持续优化急救流程提供依据。

此外,强化全流程管理意识还需要我们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在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和沟通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效率,确保全流程管理的顺利实施。

结语

院前急救“全流程”管理对于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120电话容量与调度席位配置共识专家组.中国120电话容量与调度席位配置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2):169-173.

[2]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等.院前急救待援期公众应对措施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5):381-386.

[3]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组,国家急诊专业质控中心.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