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内蒙古农村幼儿园未来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2

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内蒙古农村幼儿园未来发展

王瑞

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斯太镇)第一幼儿园

一、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实施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关于乡村学前教育、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政策连续稳定的出台,其目的是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均衡的、高质量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一)国家政策

2010年7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被提及,同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查阅近年来有关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目标,发现目标大多是描述性的愿景,大部分政策提出都是以倾斜、扶持的方式,发展乡村学前教育。

(二)自治区政策

2011年内蒙古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单独提出要扩大乡村牧区教育资源。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合理布局等保障乡村牧区幼儿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同年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计划中提出要重点建设民族公办幼儿园和乡村牧区公办幼儿园,依托国家中西部乡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大力改善乡村牧区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完成一期计划目标后,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发展乡村牧区学前教育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三)存在的问题

诸多的政策下内蒙古在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中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探索从“幼有所育”走向了“幼有优育”的道路。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办园条件改善存在短板。农村幼儿园的经费不能满足一些基本办园需求,很多幼儿园是由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而成,与城区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及玩教具配备情况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村幼儿教师资源困乏是制约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三是,农村园本文化亟待提升。由于农村教育条件有限,办园发展各有短板,要走向优质的教育还有许多困难,加强农村幼儿园园本建设,促进农村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是我们当前须解决的难题。

二、优化本土课程,让课程入乡随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当下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加有质量、有效率”的问题。园本课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立足于幼儿、教师及园所现有资源的,适宜、有效、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成为园本文化和课程的建设是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园本课程创建规划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理念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质量。 

1、教育即生长,创造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

农村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本土特色,幼儿园要确立课程理念和目标 ,以幼儿发展为本,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设计各种能够让幼儿感知外界事物、认识本地区家乡发展、感悟乡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与祖国之情的园本课程,利用本土中的一切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让课程从农村幼儿生活出发,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将幼儿置身于真实、丰富的环境中,把幼儿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落脚点,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2、教育即生活,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观。

内蒙古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气息,可以秉持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依托丰富的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让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我们可以一方面积极坚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开辟种植园、养殖园,以当地农产品作为载体生成主题课程,创建具有乡土气息的园本文化;另一方面坚持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投入低结构材料,倡导绿色生活,实施生态教育,向大自然要材料,石头、树叶、木头都是幼儿园最好的课程资源;同时我们儿时推铁环、丢沙包、跳绳、爬树、玩沙都是最喜爱的户外活动项目,对于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让孩子对话自然才能让天性得以完整的养护。

3、教研即唤醒,构建良性教育循环生态链。

园本课程的打造面临教师观念转变、家长认可和孩子发展方向的种种难题,所以当下我们需要:一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掌握年龄段各领域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意识,脑中有课程进程计划,手中有“小资源信息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引导教师捕捉孩子身边的信息,把握时代的命脉,完善、调整现有课程或生成新课程,增强课程意识,使课程设计富有新意,使课程更适合孩子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提升家园合力,每个家长都难得教育资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活生生的乡土文化、乡土自然风貌的承载者,他们能让我们开展园本课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指南》共话教育、让家长参与活动理解教育,真正牵手家长、教育家长、引领家长。

(二)课程篇——融入乡土文化构建农村课程

《纲要》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我们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当作整体的课程来对待,不单单只把集体活动看作幼儿学习活动,应充分发挥一日生活整体的教育作用,将各个环节赋予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乡土资源走进幼儿视野、走进幼儿生活、从而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审美创新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1、利用本土资源在“学习课程”中培养幼儿学习品

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领域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除了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外,还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和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2、融合本土文化在“游戏课程”中培养幼儿身心发

内蒙古有很多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服装、节日、乐器、体育游戏等可以提供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成立资源小组,由家长、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本土化游戏的收集、整理和共享。

3、运用本土视域在“生活课程”中建构幼儿发展。

从“一日生活”的角度构建“生活课程”,利用本土文化、园所文化等资源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亲近自然等方式积累经验,形成了具有文化脉络的生活化主题课程体系。比如:四月我们很多幼儿园开展的关于春天的课程主题,教师可以利用春天与幼儿趣聊“万物生长的根源是什么?”、“种子是什么样子的?”、“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变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可以预设“种子初相识”“种子悄悄话”“种子成长记”“种子大变身”二级子主题,在课程不断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又生成了丰富的三级活动内容。

三、开展园本课程应需注意的问题

1、园本课程绝不是简单重复或拿来主义,如果缺乏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有机联系,缺乏对本园课程历史与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园本课程高质量发展就毫无意义可言。

2、园本课程是为了使幼儿园的课程能更好地挖掘利用地方和幼儿园资源,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切不可朝着特色课程的方向越走越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

农村幼儿园因条件限制,经费问题的现实条件下,更应该紧扣“农”字做文章,着力研究乡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的利用周围环境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努力建构满足农村教师和孩子快乐发展的园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