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2

思维导图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方芳

现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单位邮编:云南省昆明市

[摘要]目的:分析思维导图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择医学院儿科实习的160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实习生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实验组(包含80人)和对照组(同样8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实验组应用思维导图模式,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理论与实践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带教中采取思维导图的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带教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思维导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带教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ny Buzan在1971年创立的创新思考工具,深深植根于人脑的记忆机制和神经网络。设计之初,旨在模仿大脑的运作方式,通过图像和联想激发发散性思维[1]。这种工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各级主题间的层次关系,使用互相连接的层级图来呈现,同时将关键概念与图像和色彩相结合,创建记忆关联[2]。其思维方式与医疗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时的思考模式有颇多相似之处。临床推理是构成医疗专业技能的核心元素,对医学生的素养要求至关重要[3]。在儿科医疗和护理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思维导图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技巧,同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学创新策略的临床实践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择医学院儿科实习的160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实习生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实验组(包含80人)和对照组(同样80人)。对照组的年龄分布在22至25岁之间,而实验组的年龄则在21至24岁。初步分析显示,两组的基本情况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老师带教的方法,持续时间为12月。实验组采取了以思维导图引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持续12个月,其操作过程包含以下两步:(1)在临床查房之前,指导医师和护士长会辅导学生依据特定病例信息来绘制思维导图;(2)随后,在查房过程中,实习医生将按照已绘制的思维导图来阐述病患的主要病症,同时提出可能的诊断策略和治疗计划;(3) 实习护士依照思维导图详细阐述患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内容;(4) 其他学员提出建设性反馈,并展开深入讨论;(5) 整个过程在带教医师和护士长的指导下收尾,他们对学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强调其优点,明确指出需要改进之处,以此促进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同时,树立医护协同的医疗团队观念,强化医护间的交流协作,以期提升临床思维水平。

1.3观察指标

在完成6周的轮转周期后,会实施两方面的评估:(1)理论考核基于儿科学的第7版教材,侧重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JL内科疾病处理,满分100分。(2)临床案例分析部分,试题涵盖儿童常见的疾病和频发病症,要求考生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全面的治疗方案设计,同样满分为100分。这两项考核均由未参与本期教学任务的教师负责评判和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成绩

两组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成绩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成绩对照(x±s)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实验组

80

93.41±2.35

90.95±3.11

对照组

80

83.21±3.51

83.10±2.53

t

21.5981

17.5132

P

0.0000

0.0000

3讨论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实习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会经历显著的适应过程。从理论课堂过渡到真实的医疗环境,他们的思考模式需要调整[4]。儿科理论教学常常围绕疾病的本质,深入探讨病因和治疗策略,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却是由症状来引导疾病诊断,这种差异使得理论教学的方式与实际工作大相径庭。因此,许多儿科实习医师和护士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快速形成初步诊断,策划确认诊断的检查以及制定治疗计划方面,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当前,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显得尤为紧张,协作沟通不足。因此,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科实习教育,能有效构建全面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思维图谱,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忱和临床思维技巧。此举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包括临床决策能力和病例分析能力,实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5]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考工具,它涉及个体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既有知识和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进行甄别、深入剖析和逻辑推断,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同时,这种方式的开放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实习医师的参与热情和自主性。思维导图强调图像和文字的双重表达,通过层次结构的图表揭示各个主题间的关联,使知识得以清晰化和条理化。在构建疾病案例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们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对临床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准确地做出诊断,这鼓励他们积极检索信息资源,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鉴别和整理有价值的信息。这一过程刺激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系统性分析能力,点燃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实习医护人员的交流技能和思考能力也逐步得到锻炼。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来评定其临床思维效能,并提供定制化的指导,进而促进学生认知层次的深化。因此,将儿科思维导图融入综合性医院儿内科实习的教学实践中,有效激发了实习人员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学勤,周鎏阳,何青,等. SNAPPS联合小组讨论模式在综合性医院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5):432-435.

[2] 左莉莉,陈辉. iSIM模拟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21(6):113-114.

[3] 刘德坚. 基于标准化新生儿模型结合PBL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5):181-184.

[4] 刘小敏,沈毅韵,梅玉霞,等. CBL教学模式在泰国留学生儿科临床带教中的探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0):4-6.

[5] 朱磊. 阶段提高法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