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中药塌渍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

秦红芳   何丽娟

甘肃省岷县中医院妇科  甘肃  岷县  748400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方法:统计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急性乳腺60例,采用中药塌渍、乳腺排乳配合中药口服等综合治疗。结果:60例乳腺炎患者通过中药内服外用,有效减轻了疼痛,减缓了病情向乳腺脓肿的发展,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中药塌渍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其治愈率高、疼痛轻、痛苦小,医疗费用低。

关键词:中药塌渍;乳腺排乳;中药口服;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以初产妇更为常见。急性乳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及局部肿块、体温升高等。严重的乳腺炎可导致患者感染、脓毒血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中药塌渍配合人工排乳、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根据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为依据确诊为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

1.2 纳入标准:本病例纳入为早期急性乳腺炎、脓肿未形成患者,且能配合我们用药。

1.3 排除标准:不接纳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不接纳有明显脓毒败血症患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不能配合我们用药的患者。

1.4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乳房肿块消退,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接近正常;无效为症状、体征加重或发展为乳腺脓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1.5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乳腺炎病人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8岁;45例发生在产后 3~4 周, 15例发生在产后6个月以后, 初产妇为 46例, 经产妇为14例, 以上全部病例均经B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象检查证实为急性乳腺炎早期。

2.治疗方法:

2.1:排空积乳:患侧乳房停止哺乳,入院后由专业护士为患侧乳房行人工排乳,排乳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乳房变得松软。嘱患者用吸乳器或成人口吸出乳汁, 也可采用手工挤奶法[3]。健侧乳房继续哺乳, 吸乳不尽者, 可用吸乳器吸尽。乳汁过多且要求回乳者,可选用溴隐亭断奶,具体服用方法:一次两次,一天两次。

2.2 乳房局部处理:给予200g芒硝,用布包裹缝合,敷患侧乳房,芒硝变硬后更换。并于局部擦复方重楼盯,一天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

2.3 中药塌渍治疗:选用大黄10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0g、白芷15g、皂刺10g、土元10g、丹参15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5g、蒲公英15g、连翘15g、香附10g、银花10g、白介子6g,上述药粉粗沫,用醋调成饼状,敷患侧乳房,同时用红外线照射。

2.4 中药口服:选用瓜蒌牛蒡子汤加减,具体方药:瓜蒌20g,牛蒡子10g,天花粉10g,黄芩10g,山栀6g,金银花10g,连翘10g,皂角刺10g,青皮10g,陈皮6g,柴胡6g,甘草6g,丹参10,白芷10g,王不留行10g,荔枝核30g,桔梗6g,当归10g。水煎服,药渣可热敷乳房。

2.5 乳腺脓肿切开引流:经过上述治疗后,对乳腺脓肿已经形成的患者,在局麻下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配合中药口服。

2.6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血象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选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头孢类药物静脉滴注。

3.结果:

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有40例完全治愈, 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10例经治疗后无发热,血象正常,乳房包块局限,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瓜蒌牛子汤加强软坚散结药物,同时用药渣热敷,随访患者痊愈,病程约20天左右;7例形成乳房脓肿后切开引流,术后门诊换药,同时配合中药口服及药渣外敷,病程约1月左右。3例转上级医院,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无一例发生脓毒血症。

4.临床体会: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多发病, 传统的理论[4]认为,此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因此常单一地应用抗菌素治疗,其结果不少患者发展为乳腺脓肿, 而需做脓肿切开引流术,不但病程长, 医疗费用多, 而且病人痛苦大。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范畴。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加减瓜蒌牛蒡子汤能解除表邪,清热散结,配合外用中药塌渍,使乳络通畅,乳汁复通。

我们的治疗方法简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不影响患者哺乳,且能有效防止乳腺炎向乳腺脓肿发展,避免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840- 841.

[2] 王永亮.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55-56.

[3] 王钟富. 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06- 209。

[4] 李朝安. 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体会[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 2( 6) : 491 。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秦红芳,出生日期:1983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甘肃 秦安;毕业时间:2013年6月;毕业院校:广州中医院大学;职称:主治医师;职务:普通职工。

第二作者:何丽娟,出生日期:1979年5月;性别:女;民族:回族;籍贯:甘肃 岷县;毕业时间:2009年6月;毕业院校:兰州大学;职称:主治医师;职务:乳腺科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