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椎基底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

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椎基底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景明,王孝艳,李树娟,张韬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 云南 玉溪653100

【摘  要】目的:探讨发生颈椎病颈性眩晕时对患者进行推拿与针灸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所接收的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50例)进行观察,按照双盲法展开分组,最终划分为对照组(实施推拿,25例)、观察组(进行推拿+针灸,25例),对比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SV、TMFV较对照组高,临床症状评分、RI、PI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过推拿与针灸治疗后,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椎基底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颈椎病颈性眩晕;针灸;推拿;临床症状

颈椎病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出现头痛、失眠、颈痛、心慌、胸闷、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血压变化、耳聋耳鸣等情况。颈椎病颈性眩晕的发生对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引发颈心综合征等[1]。推拿与针灸是中医中常见的疗法,前者主要运用相应的手法作用于特定部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效果;后者主要利用针具刺入患者体内,以刺激某个部位,增强人体自我修复能力[2]。从中医的角度,颈椎病颈性眩晕被归为“眩晕”范畴,治疗时可从改善循环着手。不论是推拿还是针灸,在改善循环方面均有一定效果,有报道指出,将两者联合进行能够相互促进,起到更好的疗效[3]。故本文就推拿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情况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50例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25)女18例、男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43±4.09)岁;病程1-9个月,平均(5.54±0.67)个月。观察组(n=25)包括16例女性患者与9例男性患者;年龄在3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7±4.13)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69±0.75)个月。纳入的患者经过体格检查、颈部检查等明确为颈椎病颈性眩晕;出现明显的颈部不适症状;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免疫缺陷等患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推拿,患者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部三条线路5min左右(督脉、双侧膀胱经),随后用滚法施于患者颈肩背部5min左右。点按颈项部阿是穴、风池、天柱、风府、神庭、合谷、绝骨穴各0.5min,以酸胀时患者能耐受为宜。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大椎、至阳、命门穴,点揉第l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背俞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以通调督脉。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颈椎。行颈椎正骨法及对病变肌肉及相应协同肌和对抗行“两点一腹”(即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以及肌腹)压揉,针对椎动脉运行线路的解剖位置关系(主要是头后小三角及项平面)行骨膜压揉。拿揉颈项及肩井3-5遍。

观察组:在推拿的基础上进行针灸,以病痛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选穴,主要以颈夹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及督脉穴为主。取穴:颈夹脊、百会、神庭、头维、率谷、天柱、风池、风府、完骨、肩井、合谷、绝骨,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痰瘀互阻加丰隆、血海;气虚血瘀加血海、膈俞、足三里;痰浊中阻加丰隆;肾精不足加肾俞、太溪,根据中医辨证行补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1次/天。

1.3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通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眩晕、头痛、颈肩痛等5个内容,满分为30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2)椎基底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

(3)生活质量:按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析,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4个内容(每个内容最高分为100分),正向计分。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症状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痛、颈肩痛等症状评分均偏低,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眩晕

头痛

颈肩痛

日常生活及工作

心理及社会适应

对照组

25

5.86±1.08

1.23±0.35

2.11±0.54

2.32±0.47

1.29±0.42

观察组

25

4.01±0.54

0.76±0.22

1.09±0.17

1.18±0.23

0.85±0.26

t

-

5.098

12.763

10.780

6.739

6.387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椎基底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的RI、PI低于对照组,PSV、TMFV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s)

组别

n

RI

PI

PSV(cm/s)

TMFV(cm/s)

对照组

25

0.67±0.32

0.91±0.25

55.09±3.27

21.29±2.07

观察组

25

0.40±0.13

0.72±0.11

64.04±4.30

26.54±2.43

t

-

10.892

6.038

6.236

8.73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3生活质量

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上均较对照组高,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

对照组

25

65.90±5.43

67.24±3.04

61.90±3.25

66.01±3.42

观察组

25

78.80±5.82

75.45±4.90

75.37±4.58

74.17±4.29

t

-

9.908

5.768

8.283

13.023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颈椎病颈性眩晕的病因较复杂,包括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外伤、颈椎骨质增生等,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使血流速度逐渐变慢,从而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4]。此类疾病在40岁以上人群中较常见,并且可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提出,抗眩晕、加快血液循环是颈椎病颈性眩晕康复的关键,可充分利用推拿、针灸等优势展开治疗[5]。推拿能够让患者颈部的肌肉变得松弛,保持骨骼受力均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患者个体病症存在一定差异,单一治疗在疏通气血等方面的效果欠佳。针灸是具有持久性效果的一种疗法,在推拿的同时配合针灸可以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调和阴阳、平衡脏腑,为患者的血液循环提供保障,使患者尽早康复[6]。推拿疗法比较缓和,在针灸的配合下可以进一步刺激经络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症状消退,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无论是生活质量评分、症状控制情况还是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凸显了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颈椎病颈性眩晕患者经过推拿与针灸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椎基底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较好。

【参考文献】

[1]杜涛.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 (08): 153-155.

[2]杨艳,安国松. 穴位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 (03): 922-923+926.

[3]胡旭光,杨翰,黄俊宇,等 . 中医推拿与西医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9):99-101.

[4]田纪涛,周杰. 针灸联合中医外治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湖北中医杂志, 2021, 43 (06): 36-38.

[5]石丽飞. 探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法在老年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 (19): 49+51.

[6]曹志平. 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 (08):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