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震颤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3

帕金森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震颤特征研究

 赵晶  陈昕 吴光亮  林浩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脑病内二科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肌电诱发电位仪震颤分析检测,客观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不同中医证型的震颤特征,为指导中医--症结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81月至2021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PD患者146例,完成震颤分析检查。根据四诊结果分为痰热动风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三组,通过记录患者震颤频率、震颤波幅和爆发形式等参数,分析不同证型PD患者的震颤特征。结果:(1)气血两虚证震颤频率最低,波幅最小;痰热动风证波幅最大,肝肾不足证频率最高。(2)发病初期、60岁以下患者以痰热动风证多见,随着病程进展、年龄增长,逐渐转变为肝肾不足证及气血两虚证。结论:起病年龄、病程长短是PD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中医证型的PD患者在震颤频率、震颤波幅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帕金森病;中医证型;震颤;震颤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1.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体位障碍等运动障碍[1]。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PD病患病率约为1.7%,且呈逐年递增并年轻化的趋势。当前研究对PD的病因病机尚无定论,且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尚无根治方式,且长期使用西药会导致某些不良反应 [2]。目前复方左旋多巴类仍是控制运动症状的最有效西药,但是随着蜜月期过后,疗效下降,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防治PD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3],作用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和多层次等的作用特点[4],相关研究也取得较好的进展[5],在PD的长期防治中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6]。然而,目前证候诊断主观性问题较突出,缺乏统一稳定的辨证方法。震颤分析作为一种科学检查方式,能够对拮抗肌活动进行客观测量与记录[7],从而了解肌肉驱动的变化状况,反映患者震颤特点[8]。本研究通过震颤分析记录不同证型PD患者的优势震颤频率、振幅和震颤节律形式等,为指导中医“病-证-症结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为中医药诊疗该病提供参考[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D,且存在肢体震颤体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46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8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为0.5年至20年,平均病程2.58±0.29 年。根据四诊情况,将病例分为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痰热动风证3组。

1.2   纳入标准 (1)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10];(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且UPDRSⅢ的“静止性震颤”得分>2分,震颤症状发生在头颈部或至少1个上肢或下肢;(3)根据本病发病特点,确定受试年龄50~80岁;(4)Hoehn-Yahr(HY)量表分级≤3级;(5)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临床项目,并能够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并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1)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小脑行共济失调及其他存在明确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相关的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3)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4)有精神疾病、痴呆和颅脑外伤等相关疾病病史;(5)突发起病,病情呈进展性恶化者;(6)患者依从性差。

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均符合医学伦理学相关规定。

2研究方法

2.1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对于颤证的证候分型分组,通过询问病史、记录四诊信息,将病例分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痰热动风3个证型,由2名医师根据辨证分型标准,通过四诊合参以明确诊断。

2.2  肌电诱发电位仪震颤分析检测  检测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肌电图室完成,统一由一名具有5年以上神经电生理检查经验的医生操作。应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Nicolet EDX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记录及数据分析,包括4对肌电图表面电极和2个压阻加速器。

双上肢震颤分析检查时,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前臂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肌腹处,参考电极分别置于相应远端肌腱处,2个加速器分别置于双手背侧第三掌指关节近端2cm。在静止、姿势及持物1000g三种状态下采集数据:(1)静止: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完全放松;(2)姿势:患者双手向上平举45°,手腕伸直;(3)持物1000g:患者坐于带扶手的椅子上,双手向前平举,手持1000g水袋,手腕伸直。

肌电诱发电位仪震颤分析记录上肢在静止、姿势、持物1000g时震颤优势频率、震颤波幅、震颤节律形式。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行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比较  3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构成、家族史、震颤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14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14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痰热动风证54例(36.99%)、肝肾不足证53例(36.30%)、气血两虚证39例(26.71%)。

3.3  中医证型分组年龄比较  PD中医证型分组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年龄低于60岁患者以痰热动风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占比最低;60-70岁之间的患者证型以肝肾不足证占比最高,痰热动风证和气血两虚证比例相近;大于70岁患者以气血两虚证比例最高,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多见,痰热动风证占比最低。三组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表1  PD中医证型分组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分组, n (%)

痰热动风

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P

60<

20 (41%)

3 (7.9%)

10 (19%)

0.002

60-70

18 (37%)

20 (53%)

19 (35%)

>70

11 (22%)

15 (39%)

25 (46%)

3.4  中医证型分组病程比较  PD中医证型分组病程分布情况见表2。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中,以痰热动风证占比最高,其次为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占比最低;随着病程进展,肝肾不足证及气血两虚证型占比逐渐升高,病程在3~5年以上的患者中,气血两虚证占比最高。三组中医证型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PD中医证型分组病程分布情况

病程分组, n (%)

痰热动风 

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P

1年<

25 (51%)

22 (41%)

5 (13%)

0.001

12年

13 (27%)

8 (15%)

7 (18%)

35年

7 (14%)

11 (20%)

13 (34%)

>5年

4 (8%)

13 (24%)

13 (34%)

3.5  震颤分析结果比较  PD中医证型分组震颤结果比较,震颤起病部位、爆发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震颤频率结果比较见图1、2。气血两虚证震颤频率最低,波幅最小;痰热动风证波幅最大,肝肾不足证频率最高。三组震颤分析结果提示震颤频率、震颤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图1  PD中医证型震颤频率比较               图2  PD中医证型震颤波幅比较

4讨论

帕金森病是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最终发病[11],其震颤频率为4-6Hz。中医对PD具有较深的认识[12],该病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亏虚,阴精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痰、瘀毒阻滞[13]。分析PD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候震颤特征,集中概括了其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对疾病的诊治有着指导作用[14]。一方面体现了疾病治疗的整体观,秉承治病求本的原则;另一方面,为发挥中医药 “增效减毒”的作用,为更好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震颤分析作为一种科学检查方式,能够基于表面肌电图技术对拮抗肌活动的客观测量与记录[15],从而了解肌肉驱动的变化状况,并反映出患者震颤特点,对患者的主、被动肌肉震颤情况进行记录,观察肌肉震颤是否同步[16]。《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养,运动时可见震颤及动摇的表现;木衰则筋强硬拘急,二者相合发为颤证。

本研究发现,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中痰热动风证出现频率最高,大于70岁的患者中气血两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证型与病程有一定的关联,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中痰热动风证占比最高,后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出现比例逐渐上升;可见起病年龄对中医证型有一定影响,起病时相对年轻的患者,或在发病的早期,中医证型以痰热动风证为主,而随着起病年龄的增长或病程的延长,患者出现肝肾不足证及气血两虚证,这种由实转虚的演化过程,与本病的发展规律相符合。

在震颤分析的波幅及频率等特征方面,3组证型患者亦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痰热动风证震颤波幅最大,肝肾不足证的频率最高,气血两虚证震颤频率最低且波幅最小。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痰热属于实邪,郁久而风生,痰热淤阻于肢体经络,加之风性善动不居,故而发为震颤。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提到: “颤振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痰热动风证多见于起病年龄相对年轻、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中,此时病情尚浅,正气尚足,震颤有力,故而震颤波幅最大。肝肾不足证多见于60-70岁患者,随着疾病进展,病程延长,患者正气不足,肝肾亏虚之象逐渐显现。而肝为风木之脏,木需水涵,若肾水不能滋养肝木,阴虚不能制阳,则化风,扰动筋脉,发为震颤、强直。《扁鹊心书》言:“若手足颤摇不能持物者,乃真元虚损也。”。肝肾不足证之震颤,既呈现出震颤频率快的风动之象,又呈现出震颤幅度弱而无力之虚象。疾病后期,随着病程日久,气血阴阳衰竭,髓海不得充养、筋脉不得濡润,以气血两虚证为主,《杂症会心录·挛证》言:“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不同,然总不外亡血,筋无荣养则尽之矣。” ,气血两虚证多见于70岁以上患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年长之人,“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此时气血阴阳衰竭,虚象尽显,故而震颤频率最低,波幅最小,震颤缓慢而无力。

综上所述,肌电诱发电位仪震颤分析作为一项无创、敏感、可重复的检查技术,可以反映出肌肉驱动的变化状况及患者的震颤特点[17],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好的研究前景以及应用前景[18]。本研究通过客观测量与记录不同中医证型PD患者的震颤特征,通过分析震颤频率、波幅、节律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分析,以期通过这种差异为指导中医“病-证-症结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诊治PD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治楠,梁丽艳,连嘉惠,等,中枢神经系统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5):689-694

[2] 毛薇.帕金森病诊断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08):533-537.

[3] 李含章,祁羚,张小蕾,等. 电针对帕金森模型小鼠GLP-1R个导的PI3K/AKT/GSK-3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21),2712-2716

[4] 尚小龙,王玉,徐陈陈等.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7):248-259.

[5] 蒋齐军,熊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3,38(07):1406-1410.

[6] 吴忧,朱虹,张厚文等.菖蒲郁金汤对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0):1070-1076+1085.

[7] 陈培琼,丁昕,余聪,等,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31(01):34-39.

[8] 杨琼,张洁.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震颤临床和肌电图震颤分析特点[J].癫病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20,29(6):370 373.

[9] 郁鹏飞,李小茜,黄品贤,等.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中医杂志,2022,63(2): 125-128.

[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

[11]Suppa A, Asci F, Saggio G, et al. Voice analysis with machine learning: one step closer to an objective diagnosis of essential tremor[J]. Mov Disord, 2021, 36(6): 1401-1410.

[12] 雒晓东,李哲,朱美玲,等,帕金森病(颤拘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21,62(23): 2109-2116.

[13] 苏文理,张丽梅,纪家镛,等.左归丸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3):2204-2206.

[14]王永炎.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J].中医杂志,2004,45( 10) :729-731.

[15] Schrag A, Anastasiou Z, Ambler G, et al. Predicting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risk algorithm based on primary care presentations [J]. Mov Disord, 2019, 34(4): 480-486.

[16] Sajal MSR, Ehsan MT, Vaidyanathan R, et al. Telemonitoring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machine learning by combining tremor and voice analysis[J]. Brain Inform, 2020, 7(1): 12.

[17] 王海州,杨紫葵,陈璐,等.震颤分析应用于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03):490-495.

[18] 薛晓静.震颤分析对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增强的生理性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3,30(01):19-22.

基金项目:珠海市医学科研基金项目(ZH24013310210008PWC

作者简介:赵晶,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