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教学为例

黄莹1     肖香2

1.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2.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摘要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发挥其育人功能,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阅读与生活脱节、学生仅仅是进行浅层次“阅读”、未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阅读时没有尊重学生的体验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并以“快乐读书吧”中所推荐的阅读材料为主,因此也为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的功能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在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大语文观理念让阅读联结生活,实现“用以致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让阅读由浅层次的“读过”,通过提问策略的运用,提高师生提问的水平,实现“深层次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恰当运用猜读的策略,实现“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努力践行新课改精神,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角色代入的策略,实现“体验式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此,本文将结合统编教材中 “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中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阅读联结生活,实现用以致学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要达成育人的目标要求。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身心处在快速发展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我认识到“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阅读材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为此,我们采用联结生活的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生活实现有机联结,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理、守礼,还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以《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的课外阅读教学为例,我结合教材指导明确了目标:“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在教学中提出了在生活中运用故事学寓言的策略。课堂上,很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现象,并能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个同学在竞选学习委员时落选了。她常对小伙伴们说:“当学习委员有什么好的,每天干这干那,累死了,我才不愿干呢!”学生们认为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由此可见,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联结生活实现在“用中学”,即“用以致学”,可以帮助孩子们领悟寓意,并帮助他们学会了运用,实现了重新建构,发挥了寓言故事育人的功能,达成了用故事中的道理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二、师生善于提问,实现深层次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从教的视角来讲,教师要善于“提问”,才能发挥启发、引导的功能,才能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站在学的视角,学生也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不断“追问”。师生善于提问,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读过”而已,还能在不断地“思考”中实现“深层次阅读”。如有一位教师讲授《伊索寓言》时,其选择了《猫和公鸡》《猫和鼠》《猫和鸡》等故事,并在认真研究原著的基础上又揣摩所选文本的特点,发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动物,故事名称又以“××和××”的形式呈现。由此出发,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串:孩子们,你们知道《猫和公鸡》的故事吗?(知道。)《猫和鼠》的故事呢?(知道。)《猫和鸡》的故事呢?(知道。)《猫和熊猫》的故事呢?(知道。——不知道!是的,根本就没有这个故事!)教师设计的问题虽然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但是连起来看,却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同时最后一个问题还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而不是停留在读过某个故事而已。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教学时使用提问的策略开展教学,怎样引发学生不断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质疑能力,最终实现“深层次阅读”的呢?以《人类最早的化石》为例,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说一说哪些问题最值得探讨,从而让学生从好奇到提出问题到最后的善于提出问题,通过不断地比较、讨论促进了他们提问能力的发展,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了“深层次阅读”。

三、恰当运用猜读,实现探究性阅读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编者提出了“读中猜”,在“猜中读”的策略,我们就可以将其与“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实现“猜读”策略的迁移和运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实现“探究性阅读”。以《安徒生童话》的课外阅读教学为例,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历经千难万险,或面对重重挫折,但最终都收获了幸福亦或成全了他人的幸福。阅读这种故事时,我们要抓住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利用“猜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借助题目、插图等线索进行故事预测,从而在“猜测”与“印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如教《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起源”这一部分时,我站在人物、情节、插图三个视角使用了猜读的教学策略。以人物猜测策略的运用为例,我让孩子们根据大屏幕上呈现的文字,猜猜描述的是谁:第一,这个人的母亲在野外时受到闪电的感应后怀孕生下来;第二,这个人并不喜欢战争,但是为了消除各种威胁,在历次战争中让“炎帝”“刑天”等人都成了其手下败将;第三,这个人被我们视为华夏之祖。学生们在上述人物预测策略的运用下,被激起了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阅读期待。同时,我们也可让学生掌握预测的方法,如让他们自主阅读时可以借助插图猜测一下讲述的是哪个故事,都有哪些人物,等等,从而实现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阅读教学到当下的自主探究式的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还在“探究性阅读”中帮助学生掌握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探究的能力。

四、巧用角色代入,实现体验式阅读

赞可夫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说:“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生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应该珍视孩子们在阅读中个性化的体验与个性化的表达,最终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角色代入的教学策略。角色代入的策略就是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如果我是……”的方式,使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将他们代入故事情境,进而结合自身的已有经验理解故事真正的内涵,实现“体验式阅读”,这也是对他们原始体验的一种尊重。如在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丑小鸭》时,讲到丑小鸭的妈妈和兄弟姐妹的态度这里可以让学生以“如果我是丑小鸭,我想……”来说一说丑小鸭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常常会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讲述,从而使他们的情感融入故事之中,使他们更加投入地阅读。又如在阅读《伊索寓言》时,教师这样将学生代入故事:“如果我是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我会怎么说?”“如果我是那只猫,我会怎么做?”从而使学生在与故事的反复互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所蕴含的道理。

统编版教材为了便于师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沟通,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这也是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语文课改,重在以读书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有些语文教师对于这个栏目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材料为主,提出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价值功能,促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达成新时代要求的育人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南天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天津教育,2020(10):145-146.

[2]章福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策略.华夏教师,2020(13):32-32.

[3]韩少敏.部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导学,2020(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