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视角下的辽宁农业振兴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3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辽宁农业振兴路径探索

王继顺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摘  要:保障粮食安全是辽宁农业振兴首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发展重要基础,更是保障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前提保障。本文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调研辽宁农业综合生产现状研究优势条件,分析困境挑战,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立足耕地资源,保护治理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智慧农业打造“辽字号”品牌,做精做深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关键词:辽宁农业;振兴路径;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东北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是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精品畜牧业基地、肉蛋奶生产基地。2022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0.9%,肉类产量占全国的11.3%,禽蛋产量占全国的15%,牛奶产量占全国的16.9%。[2]

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次视察东北,三次组织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包括2018年9月在沈阳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等。至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充分肯定了东北地区的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巨大作用;明确指出,东北地区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3]

一、辽宁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辽宁作为东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辽宁省始终以“辽宁之为”担当“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

辽宁地区农业资源富集、生产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

(一)国家高度重视,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国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关注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近些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2021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从维护“五大安全”战略出发,立足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五大方面,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202310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4]

202312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202461日起施行。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自然资源富集,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农业生产黄金纬度,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黑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资源普查数据显示,辽宁省现有粮食播种面积5300万亩以上,典型黑土地约2800万亩。辽宁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县分布在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海城市、台安县等17个县(市、区)。[5]辽宁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有河流300余条,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鸭绿江等,流域面积广阔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资源。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100—2600h;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5.2℃—11.7℃,年均无霜期130—200d;湿度适中,年降水量为400mm—969mm;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农业基础雄厚,产业积累优势突出。

我省农业基础雄厚,产业底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农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辽宁农业种类多样,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多种产业形式。辽宁是全国产粮大省,2022年粮食总产量496.9亿斤;此外,蔬菜、水果产量业位列前茅。辽宁是畜牧业大省,全省规模化畜牧养殖率达到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是水产养殖大省,海水养殖面积居全国第一。辽宁省是农业土特产大省、林下经济大省。

其次,科教资源强大,种质资源优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拥有国家科技平台4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原种基地8个、种质资源保存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及观测实验站等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等57个。省农业科学院还下设研究机构30个,涉及农业规划设计、农业机械化、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涵盖粮食科学、林业科学、蚕业科学、海洋水产科学、淡水水产科学,包括玉米、水稻、高粱、作物、蔬菜、花卉、食用菌、果树、杨树、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盐碱地利用、旱地农林、沙地治理、森林经营等研究院所。

比如水稻育种起步早,种植历史悠久;研发高产优质品种200多个,产量水平、米质和适应性显著提高。

二、辽宁省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

辽宁农业振兴面临着耕地资源有限、科技支撑不足、产业集群滞后等诸多挑战。

(一)耕地资源有限,质量问题凸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辽宁农业用地资源不足,省人均耕地面积本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占用耕地,大量耕地用于城乡建设和非农业用途。加之耕地后备资源又不足,就使得人地矛盾加剧。正所谓“藏粮于地”。然而稀有的肥沃黑土地,负担也越来越重,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自然条件下200年至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6]但连年超负荷的开垦、耕作,以及持续性大剂量的化肥、农药,使得土壤有机质持续消耗,有的黑土地甚至出现板结、退化,黑土层变薄变硬。珍贵的黑土地亟待科学保护与治理修复。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已经开始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种植基础设施不健全,机械化水平稍显滞后,像机械化生产机具价格昂贵、田地平整度差、不适宜机械操作、农机与农艺配合不协调等等。有效灌溉面积有待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仍需推进。

(二)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数字农业发展受阻。

乡村发展资金紧缺,农业科技投入远远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先进技术和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弱。数字农业才刚起步。只有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才有可能。

(三)宣传推广不到位,品牌动力不强,产业集群效应难突出。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宣传推广不到位,鲜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比如水稻。早在清朝时期,辽宁桓仁县就已经生产出专供皇室食用的贡米(京租大米)。但目前市面上除了盘锦大米,其他很少有知名的辽宁大米品牌。反而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口碑良好。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三、保障农业振兴的可行性路径

辽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责无旁贷。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政策,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开拓辽宁农业振兴新思路。

(一)立足耕地资源,保护治理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

辽宁省坐拥约3000万亩黑土地资源,黑土地政策逐步从“重用轻养”转变为“用养并重”。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养护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引导使用生物肥、有机肥,严格落实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提升耕地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农机配备等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优产稳产。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为支撑,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农业增产提质增效,打造辽宁振兴支柱产业。

(二)加大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数字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

为了应对农业科技水平不足的现状,需要加入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借助科技力量,贯彻落实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有序开展科学育种、可持续生产、互联网销售、智能储粮、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创新。比如科学育种。依托强大的科教资源,发挥辽宁科研技术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加大种业研发力度;推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及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农产品新品种培育研究基地,进行良种研发、优质育种,加强品种创新和优质种源培育;建设建设优质种子库和种业基地,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和优质品种推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辽宁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服务,联接农业技术研发与农业生产经营。进行优质品种推广、先进农技培训、生产技术服务、气候天气预报、病虫害预警等。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农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作物生产应用物联网系统,进行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提高农业整体智能化水平[7]辽宁省稳步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产值规模逼近全国前十。[8]辽宁积极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销售网络体系,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形成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实体店营销模式

(三)打造“辽字号”品牌,做精做深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发展品牌农业,加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辽宁省积极打造“辽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推动蔬菜播种、畜牧养殖、渔业捕捞的发展。精品特色渔业养殖,像刺参、河蟹、海蜇产量均名列前茅。促进名优土特产品、优势粮油产品、设施农业优质产品、森林海洋产品提质增效。将传统农业生产向大食物观、高效率方向延伸,推进研发、生产、加工、检测、营销、仓储、物流、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食品加工、农产品物流贸易、农业生产生活服务。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做精做深产业链条。以农业为龙头,聚企成链、集链成群辽宁省打造了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全产业链,11个超百亿元全产业链。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文旅相结合,现已建成5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8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智能化数字化大农业生产,将单一的农业产出结构发展为农、林、牧、渔、文旅多元产出的农业大产业;将传统农业提升成产品安全、产出高效、多元供给的现代化农业。[9]

四、小结

辽宁省始终牢记“首要担当”,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2023年,省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512.7亿斤。粮食单产955.1斤/亩,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主产省第2位。辽宁省一直用行动践行国家粮仓的光荣使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辽宁始终坚持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政策指导,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8

[2][4]乔榛,肖金成,陈耀,等.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笔谈[J].经济纵横,2024,(01):1-21.

[3]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01).

[5]王萍.辽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02):33-35.

[6]陆静超.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J].奋斗,2021,(19):18-20.

[7]张志国.乡村振兴战略下沈阳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22,24(05):62-64.

[8]蔡之兵.东北振兴的“一核四梁八柱”[J].群言,2020,(10):25-28.

[9]田鹏颖.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J].社会科学辑刊,2023,(06):5-12+245+237.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视角下打赢新时代全面振兴“辽沈战役”的内涵和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Y20230105Z)。

作者简介:王继顺(1988-),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教育、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