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基层医疗共同体运行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以问题为导向:基层医疗共同体运行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谢继琼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审计局  653100

摘要:基层医疗共同体是在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以“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核心构建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基层医疗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管理松散、信息不对称、双向转诊渠道不畅、医疗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等运行困境。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基层医疗共同体应该从构建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构建协同共享的信息系统、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基层医疗共同体的有序运行。 

关键词:基层医疗共同体;双向转诊;协同共享;信息化建设

1.基层医疗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基层医疗共同体是指以“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其本质是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将患者引向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的目标。从其内涵上看,基层医疗共同体是在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以国家推进分级诊疗为目标而构建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它作为一种医疗资源整合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共同体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医联体、医共体为代表的基层医疗共同体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县市的基层医疗共同体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如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作为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地区,在201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了嘉善县医共体,形成了以医共体为主导的县域医共体“1+3”模式。再如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组建了“渭滨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和“渭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渭滨区人民医院”两个医联体,形成了以医联体为主导的基层医疗共同体模式。

2.基层医疗共同体的制度构建

“基层医疗共同体”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它是“医联体”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医联体”是以城市或城乡为范围,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将其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契约或其他形式联系起来,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关系[6]。基层医疗共同体是指在“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服务对象,将其与上级医院形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共同体旨在通过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提升其服务能力,引导居民将常见病、多发病等基层首诊,并逐步向二级医院转诊。通过这种模式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在政策推动下,基层医疗共同体不断涌现且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基层医疗共同体运行效果欠佳。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构建基层医疗共同体的制度。

3.基层医疗共同体运行中的问题

基层医疗共同体是在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以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为核心,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实现对患者的首诊在基层、合理用药、规范治疗和康复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根据不同区域人口数量和疾病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县为单位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任务》)。通过对辖区内8家卫生院和3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发现,基层医疗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松散。牵头医院未对成员单位从内控制度建立与实施、医疗业务技术方面实现引领与帮助作用,人、财、物、技术帮扶不到位,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受限。二是信息不对称。双向转诊不畅、转诊后检查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患者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层医疗共同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双向转诊渠道不畅。受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转诊数量少。四是未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差距进一步扩大。五是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足。绩效制度和激励模式不佳,影响多元主体的积极性。

4.破解基层医疗共同体运行困境的对策

基层医疗共同体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基层医疗共同体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构建一体化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基层医疗共同体内部统一管理制度,形成一种上下畅通的沟通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机构间的职责权限与运行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管理摩擦。三是要完善医共体保障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医共体“三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医管委切实履行对医共体绩效考核评估的主体责任,紧紧围绕以“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的改革建设评价标准,建立对医共体整体改革与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医防融合等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要构建协同共享的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共同体内部信息共享。首先要建立起一体化、协同共享的信息系统,实现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其次是要建立基层医疗共同体与上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共同体与上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信息互联互通;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基层医疗共同体与上级医院之间资源共享是保障其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基层医疗共同体内部应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及转诊工作一体化管理。

5.结语

虽然基层医疗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了一些困境,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层医疗共同体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构建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创新。基层医疗共同体是一个新事物,在其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推动基层医疗共同体的有序运行。我们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资源的不断整合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基层医疗共同体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谢亚.L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政策执行现状及完善对策[D].西南医科大学,2023.

2.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卫生,2024,16(01):2-4.

3.彭建军,汪化睿.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以医疗卫生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4(03):28-3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