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潜在危害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青少年“网瘾”潜在危害及应对措施

屈姣杰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辐射范围愈发广阔,短视频浏览、移动社交、网络游戏等娱乐消遣活动,给予了感官体验愈加逼真刺激,丰富多元化的网络内容对于青少年充满了吸引与诱惑。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在个体成长所需与家庭学校双重压力叠加下,很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找寻快乐与刺激,进而促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诱发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危害;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更迭,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普及,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逐渐对互联网产生情感依赖和消遣依附,成为了互联网的主力军。当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较为凸显,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此,需要充分分析青少年产生“网瘾”的原因,结合“网瘾”的危害,及时引导青少年化解“网瘾”隐患。

一、青少年“网瘾”产生原因

(一)精神生活得到满足

当前,虚拟网络世界能够成为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弥补和填充,网络游戏、虚拟AI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充分满足了青少年群体对于精神生活的个性需求,致使他们忽略现实世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二)多元社交释放个性

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可利用多个社交软件与各类人群开展社交互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熟悉与陌生的界限,在网络平台青少年可以为自己绑定不同身份和设立不同标签,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卸掉精神压力和身份顾虑,尽情展示自我、释放个性。

(三)娱乐潮流心理压力

网络世界能够打造出无限虚拟空间领域,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可以实现自由和放纵,减轻和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享受精神和心灵上的放松。在“娱乐至上”的网络环境影响下,青少年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获得远高于现实生活的娱乐产品或活动,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都成为了青少年卸下心理包袱的有效手段。

二、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危害所在

(一)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委屈难以全部消化并转化为成长动力,反而逐渐累积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烦恼和压力,网络便成为了青少年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平台。网络成瘾本身就属于一种心理疾病,一旦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其人际交往、课业学习和兴趣爱好等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轨,容易导致情绪较大波动,思维混乱,严重者会产生臆想幻觉等精神问题。

(二)引发身体机能下降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和适当运动是保证学生身体机能快速成长与高效运转的驱动力。一旦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首先便对青少年视力产生较大伤害,同时,沉迷于游戏或追剧等隐患,还会造成饮食失衡和作息紊乱问题,严重挤压青少年休息、运动的时间,长期往复造成其身体机能下降。

(三)价值认知出现偏差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网瘾”问题的出现会干扰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诱导青少年产生价值认知偏差。网络世界内容鱼龙混杂,青少年缺乏对信息正确的筛选与判别,容易受到错误价值取向引导,“网络炫富”、“读书无用”、“言论造谣”等错误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四)道德法律意识薄弱

网络世界辐射范围广阔,针对性的网络伦理道德、法律约束力度较弱,青少年可在网络中肆意畅谈和发表观点,参与舆论和热点话题,逐渐沦为网络的“奴隶”,转化为网络成瘾。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现阶段在监管审查、执法力度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导致网络存在审丑、低俗、媚俗以及违法的内容和行为存在,并逐步浸透到游戏、娱乐、文化以及生活等各个领域,青少年深受其害。

三、应对青少年“网瘾”措施

(一)强化网络素养教育

政府发挥宣传督导作用,学校利用好课程教学资源,将网络素质教育内容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将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规范、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等纳入课堂教学,引导提高青少年信息筛选、整理、甄别和判断的能力,通过网络不文明现象作为负面典型案例,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观念和价值素养引领。

(二)营造和谐友爱氛围

需要家校社协同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校园氛围以及社会氛围,让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拥有良好舒适的感受体验,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为减轻青少年学习压力,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和课后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强化亲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减少网络使用频次和时间,自觉践行网络文明行为,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

(三)发挥家校协同合力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也是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场域,学校和家庭要建立家校联通合作机制,利用家长会、家庭访问、校园活动和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保持家校的紧密联系,保持家校合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做到家校相辅相成、协同配合。家长要扮演好亲人和朋友角色,多鼓励、多陪伴、多理解;教师要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将青少年思维和眼球吸引到课堂上、学习中、活动里,携手发挥合力,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

(四)丰富文体活动内容

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素养、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紧密结合,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引导青少年自主探索了解“网瘾”的危害,有效规范网络文明行为,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同时,加强青少年体育实践活动,多组织户外体育项目活动,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身体的平台,鼓励青少年走出网络、走进操场,增强体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瘾”潜在危害巨大,家校社必须发挥各自本职功能,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与疏导等,倾听并且尊重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平稳情绪波动变化,在其消极时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和鼓励,陪伴青少年一起解决各项困难,引导青少年自觉肩负责任使命,促进青少年逐掌握面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避免深陷“网瘾”陷阱。

参考文献

[1]张奎.浅谈如何引领小学生走出网络沼泽地[J].学周刊,2021(05):189-190.

[2]胡瑞洁,李亚红.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