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应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3

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应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

王佐

眉山市青神县人民医院外三科、620460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针对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使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名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即抓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选择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

腹壁切口疝是在腹部手术中非常常见的切口并发症,患者的发病率约3%-30%,其创口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扩大,腹壁也随着伤口扩大而薄弱[1]。腹壁切口疝主要是由于腹壁切口处的肌层或筋膜未完全愈合所致。在受到腹部压力后,体表会突出,然后形成疝气。疝囊可能有不完整或完整的腹膜上皮。腹部切口疝通常是一种医源性疾病[2]。如果病情发展,就无法自行治愈,尤其是对身体功能虚弱的老年患者,这将增加治疗难度[3]。因此,腹壁切口疝需要积极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的出血量较多缺点,因此应该探究一种更有优势的微创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选择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的过程与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抓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的男性患者的28例,平均年龄为(62.19±2.71)岁,女性患者为12例,平均年龄为(63.72±2.0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2例,平均年龄为(60.28±3.85)岁,女性患者为18例,平均年龄为(59.83±3.21)岁。其中疝环平均内径为(8.42±2.84)cm,缺损面积为26-180cm2,切口疝发生部位:38例中线切口疝,21例侧腹壁切口疝,14例耻骨上疝,7例肋缘下疝;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方法

入选标准:(1)诊断结果符合腹壁切口疝诊断标准;(2)年龄为58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合并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部位感染;(3)身体重要器官受到器质性损害;(4)精神方面严重障碍,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

1.3方法

术前准备:预防感染: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患者和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应使用抗生素。胸部和横膈膜运动通过深呼吸和吹气球来改善肺功能。术前腹部扩张和腹部肌肉应适当训练。虽然大切口疝的手术风险较大,但只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进行常规肠道准备。手术应在心功能、便秘和排尿困难改善后进行。

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去除疤痕和多余皮肤,尽可能去除残留的线结,将皮下组织游离到疝囊,释放疝囊周围的粘连,露出疝环,将腹直肌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游离至疝环外5cm处。切开疝囊,恢复疝内容物,切除多余的疝囊,缝合闭合的疝囊。将补片平铺于腹横筋膜以及腹直肌后鞘之间,补片的大小直径应该超过疝环边缘的5cm以上,将疝环周边的一到两厘米处用0/1Prolene不可吸收线固定在周围的肌肉处,进针时应该距离网片边缘大约0.5-1.0cm,针距为1-2cm,以避免肠管插入。所有外科缝线后的网片应平整,无卷曲或张力。手术伤口应仔细止血。在网片表面常规放置引流管。

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腹壁标记疝环和网片边缘的位置。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从原来腹外侧腋前位切口为1.5cm切口(右腋中线切口疝)的前方,用气腹针建立气腹,方法:气腹后进气条件下接气腹机针,用巾钳提腹壁进行辅助,从切口穿刺感觉落空后观察气腹机的数据并且做记录,气腹压力从0开始逐渐升高,出现气体流量,提示穿刺成功。当气腹压力达到12-14mmHg时,放置12mm穿刺套管,观察肠道与腹壁的粘连程度。在第一个穿刺口下方的同一侧放置两个5mm的穿刺套管,套管之间的距离大于6cm。用剪刀完成腹膜粘连松解,疝环完全复位后用0/1Prolene不可吸收线将疝环缝合或缩小,。选择疝环外至少5cm的补片,确定腹壁全层固定的标记位置。采用4点固定技术,用缝线预先留置补片。将网片折叠入腹腔,并铺在腹腔内。将补片角部预缝合的缝线从腹壁钩出并系于皮下,然后用血管内疝修补固定器在补片边缘和疝环边缘固定2圈,间隔距离为1.0-1.5cm。疝修补固定器能够平稳可靠地固定补或不悬吊固定补片。放置腹腔引流管以缓解气腹。术后积极控制血糖,监测血压,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尽快恢复胃肠功能。

1.4观察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的标准为:修补效果达到理想,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修补效果尚可,术后临床症状接近消失为有效;修补效果未达到理想,并且伴随一定的临床症状为无效。

1.5统计学标准

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24.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t值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d)

实验组

40

8.32±2.19

127.83±3.28

0.91±0.28

对照组

40

10.73±1.84

17.81±2.75

1.54±0.34

t值

5.328

162.56

9.046

P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局部异物感

呕吐恶心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0

2(5.00)

1(2.50)

1(2.50)

4(10.00)

对照组

40

4(10.00)

3(7.50)

4(10.00)

11(27.50)

X2

5.938

P值

0.001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0

27(67.50)

10(25.00)

3(7.50)

37(92.50)

对照组

40

18(45.00)

10(25.00)

12(30.00)

28(70.00)

X2

6.646

P值

0.009

3 讨论

切口疝的原因与切口愈合不良和腹压异常升高密切相关。切口疝不能自我愈合,并且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除禁忌症外,需要手术治疗。单纯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为25%~55%,故采用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4cm已成为首选[4]。然而,围手术期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尤其是开放性伤口更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腹壁虚弱、愈合能力下降、糖尿病、肥胖或肿瘤术后营养不良、便秘和前列腺肥大,切口疝的发生率增加,并且修复手术的风险和复发率增加,老年人切口疝的治疗风险较高[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切口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提高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1)积极治疗老年患者疾病: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耐受全麻和气腹的要求,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肺功能。(2)进行腹部扩张和腹肌顺应性训练:术中气腹和术后大量疝内容物被插入腹腔,导致腹内压升高,并有呼吸衰竭和腹腔间隔综合征(ACS)的风险[6]。对于巨大切口疝患者,手术前常规将疝内容物插入腹腔,并用腹带捆扎腹部,持续训练2-3周。(3)有效改善心功能:巨大切口疝复位后腹压升高,返血量增加,肺活量下降。如果不注意术后补液,很可能发生心肺功能衰竭[7]。(4)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无菌操作:无切口感染的患者可在原切口愈合后至少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有切口感染的患者需在切口彻底愈合1年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开放手术需要一层一层地进入原切口,去除原手术中已稳定的疤痕组织。手术创伤很大,在原有受损的腹壁组织上增加了新的创伤。这样的第二次打击会对组织造成更大的损伤,出血更多,增加感染的机会,并造成明显的术后疼痛。然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有一个小切口,远离原来的手术切口。原始手术切口形成的疤痕组织不需要分离,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腹壁的强度[8]。植入补片后,腹内压力分散到整个补片上,更符合人体力学,可显著降低复发率。补片区无手术切口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综上,尽管本研究的手术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观察,但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老年患者来讲,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三党 , 景化忠 , 韩晓鹏 , 等 . 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 24 例体会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14, 17(8):637-639.

[2] 白东 , 张健 , 周忠笑 . 腹腔镜与开放式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对比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1, 20(11):1301-1303.

[3] 郭军 , 康英杰 , 秦亚东 . 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对比研究.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 2015(3):36-38.

[4] 唐健雄.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9,29(2):122-125.

[5] 田文,李荣,陈凛,等.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5):911-913.

[6]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 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6):487-489.

[7] 李亮,安伟德.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1):56-59.

[8] 戴晓冬,黄鹤光,陈燕昌,等.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2018,17(11):109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