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理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4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理路探究

沈佳琪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20043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思想政治与思政课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与促进思政课程发展与课程体系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将“大思政课”观念真正融入到实践过程,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不断完善和发扬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并以路径创新完善课堂授课形式;以虚拟载体与现实载体相结合发展打造平台化发展新路径;以课堂走出去与名师请进来多种方式打造“大师资”多元化方式进课堂,早日实现“大思政课”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引言

近年来,“大思政课”逐渐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大思政课强调将思政课从传统的“小课堂”中解放出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大思政课的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论文旨在探究“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理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研究,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大思政课的理念指导下,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开门办思政课”——将问题意识与实践导向相结合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呈现出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大思政课的视域下,探索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理路,将问题意识与实践导向相结合,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强化问题意识,主动发现“开门”过程中的不足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强化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开门办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将学生的问题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中常常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对学生问题的深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是简单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没有深入探究学生提出问题的根源和背后的思考过程。这样一来,就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其次,问题导向不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忽视问题导向,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缺乏实践环节。在“开门办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上可能存在不足。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开门”过程中的不足亦是一项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开门办思政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的了解,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区参与、社会问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突出实践导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实践导向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突出实践导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实地考察、社区参与都是良好的传统融合方式,这些方式能够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另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理论性的社会问题研究达到深入融合的效果,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在突出实践导向的同时,也要保证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突出实践导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将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提供重要的支撑,使得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大课堂”——将大社会与小课堂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教学应用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新时代以来,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实践形式的发扬,还要在不断发展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形式再创新,以配合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

(一)加强传统途径开发,充分发挥传统路径优势

首先一点毋庸置疑的是传统授课模式在今天依然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传统授课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思政课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建立起完整的思政课知识结构。其次,传统授课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解答。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第三,传统授课模式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入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授课模式的优势,在实践路径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和准备。教师应该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丰富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注重互动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的知识。最后,教师要注重评估和反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加强传统授课模式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传统授课模式的优势,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将大社会与小课堂相结合的实践路径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结合路径创新,以新时代引领教学路径新发展

在大思政课的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大社会与小课堂的结合,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首先是将实地考察与讲座相结合,社会问题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现实情况,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区参与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同时,将社交实践与实践总结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社区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关系,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并要求他们及时总结和反思所获得的经验和收获,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企业合作与实践项目相结合亦是一个将社会与课堂相结合的良好途径。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则,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加强结合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与大社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这样的实践路径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大平台”——全国思政课教研平台化发展的载体路径

在推进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中,通过构建大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全国大平台发展的趋势下,载体形式对全国大平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因此以虚拟化载体串联全国优秀师资,以区域化联动型载体为现实支撑,将极大地促进思政课教研发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引领。

(一)虚拟化载体——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媒介的平台型载体

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将思政课教学实践引入互联网平台,打造虚拟化的教研载体,是大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首先,虚拟化载体能够极大地拓展思政课教学的覆盖面。通过搭建全国思政课教研平台,可以将全国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学生们则可以获得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学习资料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这将使得思政课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形成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促进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互联互通。其次,虚拟化载体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讨论、答疑、辩论等活动,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使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设置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虚拟化载体还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评估和反馈。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评估和反馈。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自我评估和学习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互相借鉴,促进思政课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虚拟化载体——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媒介的平台型载体,是大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搭建全国思政课教研平台,可以拓展思政课教学的覆盖面,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评估和反馈。这将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二)现实载体——以区域化联动机制为依托的平台化载体

以区域化联动机制为依托的全国思政课教研平台是促进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现实的载体和平台化的发展,可以实现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将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思政课的发展和进步。以区域化联动机制为依托,实现平台化的发展。

首先,建立适合自身区域发展的联动机制。在建设全国思政课教研平台的过程中,各地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和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思政课教研组织,组织各地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这样可以促进各地思政课教师的互动与合作,共同进步。同时,可以通过区域化联动机制,将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提高整个区域范围内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建立区域高水平思政课中心,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课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和课题。

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需求,引入前沿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成果,加强思政课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可以建立区域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逐步提升区域思政课中心的教学水平,实现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时,可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发展。通过区域化联动机制,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可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协同性的教学平台。这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另外,平台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供教师参考和借鉴。同时,平台还可以发布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学术资讯,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四、“大师资”——优秀案例与模范人物进课堂的施行路径

在建设高水平思政课中心的过程中,引入优秀师资与优质社会资源进入传统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让师资走进来,我们可以将实际案例和模范人物的经验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名师请进来”——优秀师资与优质社会资源进入思政课堂

首先,建设优秀师资队伍是实施师资走进来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选拔、培养和引进一批思政课教学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些优秀师资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授课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宝贵的经验。其次,引入优秀案例演讲是师资走进来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邀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等到课堂上进行案例演讲,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优秀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的知识。此外,邀请学科专家授课也是师资走进来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来到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这些学科专家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的内容。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行业导师制度,将优秀的企业家、社会名人等作为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指导。导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科竞赛和实践项目,吸引优秀的师资和社会资源参与其中。通过这些竞赛和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并与优秀的师资和社会资源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最后,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科研究,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通过深入学科研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带入课堂,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探讨。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实施师资走进来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引入优秀案例与模范人物、组织学科竞赛与实践项目等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并落实这些路径,以推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二)“课堂走出去”——与教学基地、红色文化地点的深度融合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理路之一是通过与教学基地、红色文化地点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痕迹和红色文化的底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感知通过与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地点的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课堂走出去”旨在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课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在“课堂走出去”的实践中,教师团队可以选择到各类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例如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通过亲身参观和学习,教师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们还可以与基地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课堂走出去”的实践中,学生们也应该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和红色文化的底蕴。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地点,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和相关背景,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与红色文化地点的深度融合中,教师们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通过红色文化地点的故事、图片和实物等来讲解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们更加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同时,教师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写生或创作活动,将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结语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探索“课堂走出去”的举措,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教学资源,增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本文提出了教师团队参观教学基地、学生实地考察和与红色文化地点的深度融合等路径探索,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模范人物的介绍,为思政课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教学改革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思想修养,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大思政课”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2]《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重要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5]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第4-19页。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第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