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娜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100144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收治心衰患者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对病情控制影响。方法:将70例实验对象划分两组(等量电脑随机、确诊心衰、2023年1月-12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一一对应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疾病知识掌握率更高,(P<0.05)。结论:临床收治心衰患者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掌握程度,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心衰;健康教育;认知

随着心脏疾病的持续发展最终会引发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被简称为心衰,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而随着老年群体的持续增多,国内成为心衰发病大国,且作为引起老年患者死亡的核心诱因[1]。据调查发现,患有心衰疾病患者绝大部分对自身病情并不了解,同时担心疾病的发生会增加家庭经济压力,威胁自身生命安危,所以内心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导致最终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为此,临床决定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为后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进行提供重要帮助,从而稳定病情[2]。鉴于此,本研究将70例实验对象划分两组(等量电脑随机、确诊心衰、2023年1月-12月),经不同干预方式开展后确定健康教育对此类患者开展必要性,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0例实验对象划分两组(等量电脑随机、确诊心衰、2023年1月-12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一一对应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女=20/15(57.14%/42.86%);年龄/均数值64岁~89岁/(65.54±5.66)岁。观察组男女=22/13(62.86%/37.14%);年龄/均数值65岁~90岁(65.58±5.13)岁。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无认知异常;(2)知情书上签字;(3)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2)伴有脏器功能异常或者是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实时监测,提供常规药物指导以及日常生活干预,利用口头讲解方式舒缓患者紧张情绪。

观察组(健康教育):(1)患者入院后由护理工作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谈话,使患者了解治疗环境和相关医务工作人员,消除内心陌生感。带领患者接受有关检查,创建良好护患关系,通过谈话掌握患者家庭信息以及具体文化程度,随后制定并执行有效健康教育。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以健康手册分发、微信平台公众号创建、健康讲座、海报张贴、多媒体播放或者小卡片分发等形式进行与心衰有关知识健康教育,其内容包含心衰疾病预后、症状、发生诱因、治疗计划以及存在危害性等。(2)随着体重的持续增加且超过标准范围会引起心脏负荷量持续加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体重改变情况严密监测,告知患者需控制标准体重。在进行体重监测过程当中,最佳检测时间分别在患者进餐前以及早晨排便以后。倘若在2天时间以内患者体重明显上涨亦或是1星期当中体重上涨至2.2kg,那么可判定患者伴有体液潴留存在风险,需要第一时间有效处理。(3)统计发现绝大部分患者在日常用药期间并不了解具体用药方式和存在危害性,因此极易出现药物私自增减或者是漏服情况发生。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患者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必要性,同时详细讲解每种药物有关信息和正确使用方式,以此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4)在日常生活中告知患者需要控制每日饮水量以及钠盐摄入,坚持适量运动,纠正错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控制个人情绪,不可过度起伏,防止病情受到影响。

1.3 观察指标

疾病掌握程度对比:根据自拟调查问卷表评估,0~4分、5~8分、9~10分一一对应未掌握、部分掌握与完全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疾病知识掌握率更高,(P<0.05),见表1。

1 疾病掌握程度对比%

组别

n

完全掌握

部分掌握

未掌握

总掌握率

观察组

35

22(62.86)

12(34.29)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15(42.86)

11(31.43)

9(25.71)

26(74.29)

x2

2.809

0.065

7.467

7.467

P

0.094

0.799

0.006

0.006

3 讨论

心衰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遭受威胁,为挽救此类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通过治理阿里来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稳定病情。可在进行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低,且以老年群体为主,因此对疾病以及治疗等存在错误认知,使得最终治疗效果遭受不利影响。对此,临床决定在进行治疗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从而实现最终干预目标[3]

本研究结果证实与常规护理比较,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促使患者错误认知得到及时纠正,使患者清晰明了疾病有关知识,积极配合护理以及治疗工作进行。是因为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根据每位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单独制定并执行,让患者感受到系统化、个性化以及科学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心衰疾病有了新的认知

[4]。同时,健康教育的开展还能够满足不同家庭以及文化程度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实际所需,是一种患者病情控制、治疗参与疾病识别以及健康提升重要方式。

总之,心衰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重要前提,为后续治疗或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给予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长玲. Pender健康理论指导下健康教育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4):139-140.

[2]张真真,申丽娜,许佳怡,等. 以家庭为单位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心衰患者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1):92-95,100.

[3]陈晓娜,叶丽冰,苏丽娟,等. 探讨强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指导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6):923-925.

[4]苏晓梅,周雅莹.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跌倒认知管理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1):124-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