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性教育理念,让每一颗芽儿都能萌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基于适性教育理念,让每一颗芽儿都能萌发

王姝舒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  311201

【摘要】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站在尊重孩子、服务孩子的视域,“适性”是最恰当的理论指引,“体验”是最有效的育人方式。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中得到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让每一颗芽儿都能萌发”的理念下,学校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掌握孩子的发展需求,创新孩子的活动体验。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帮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最优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适性教育 活动体验 协同育人

一、抽丝剥茧探本源:适性教育产生之内涵

笔者目前所在班级,一个班45人左右的班额,每个班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很好适应集体授课,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儿童不能很好融入。

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其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当这些问题产生之时,我们不能任由差距越来越大,而因具有适性教育的理念。适性教育是一种差异化教育,它通过打造符合儿童特性的学校环境,促进每一个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从服务群体的共性发展转向关注个体的个性发展。

二、茅塞顿开寻价值:适性教育研究之价值

“让每一颗芽儿都能萌发”,适性教育体现了对儿童成长的理解与尊重、支持与包容、服务与成全,追求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匹配性。

价值一:课程升级,实现教师思维转换  通过课程升级和专业培训,让一线教师对于学生发展建立正确的理念,获得一定专业素养。教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后,焦虑心态和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看法发生改变,实现教育情境中问题的自我诊断分析,寻找合适策略。

价值二:和谐包容,激发学生内驱学习  不论哪种类型的儿童,只要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尊重和归属感,体验到微小的学习成功感,便能逐渐树立自信,激发内驱力。适性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适性发展,达到适性扬才的教育目标。

价值三:科学教养,唤醒家长以爱为先 学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非常高,随迁子女家庭生活生存压力较大,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三、对症下药找策略:适性教育开展之策略

(一)课程升级:萌芽课程更适才

学校以尊重学生、研究学生、顺应学生、发展学生为原则,结合学校农耕

文化,着力建设“萌芽”适才成长课程群。

1.体验式课程:与各类校园课程多方融合

为了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使耕读劳动体验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对各类劳动学习活动进行重组整合,主要形成了以学校四耕走班课程、农耕四季德育课程、学科融合课程、校园“6+2”节日课程,学校充分发挥课程优势,逐步优化升级,形成课程群体系。

(1)四耕走班课程

2017年,学校对诸多优势学科、特色项目的梳理整合后进一步删繁就简、凝心聚力,坚定了以“文”载道,以“耕”养情为指向的课程开发,倾力打造了 “四耕”课程。

(2)学科融合课程

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联姻,用课程整合的方式,使之生成为一节节内容具体、目标明确的课堂。

(3)农耕四季德育课程

顺应天道,我们芽儿们的成长也要顺应规律。学校结合“春播节、夏耘节、秋收节、冬藏节”开展了四季德育课程。

(4)校园6+2节日课程

除了传统的节日项目,我们还增加了“耕读的元素”,语文节指向“文化传承”,数学节指向“测量计算与工程设计”,英语节指向“国际化视野”,科技节指向“项目化研究”,艺术节指向“农耕衍生艺术”,体育节指向“耕读主题开幕式+农事趣味体育项目”。

2.实践类课程:与各类校外课程有机渗透

除了校内资源,在提升学生多元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学校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与非指定领域(社团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学科整合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

(1)创意耕读实践课程

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生活教育”和“新劳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逐步完善了创意“耕读”实践课程。

(2)乡镇链接研学课程

衙前企业——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家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连续12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建筑业企业500强,先后荣获“浙江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浙江省三名企业”等荣誉称号。学校把握机遇,已经与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结对,安排了多项学生参观体验项目。

(3)日常生活任务清单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倡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结合学校阶段劳动教育技能递进训练目标和校本课程的培训目标,学校特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技能关卡《小学1-6年级劳动任务清单》。

(二)课堂融合:芽儿课堂更适生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学校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了不同的

教育行为,以此打造“适生”课堂。

结合专业培训,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相对薄弱的具体类型,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融合、意识融合及评价融合,促进其发展主流化

1.学习融合定制个性方案

班级中的学习障碍儿童难以跟上普通孩子的学习进度,通过一人一档结对帮扶以及进度调控的方式,从各方面进行私人订制。

2.意识融合营造和谐班风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努力创设和谐、包容和互相尊重的班级氛围,做好班级舆论引导,为各类学生创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

(1)我很重要:强化集体观念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德育教育过程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增强班集体归属感,引导学生积极、阳光、乐观、向善。

(2)我能理解:提倡互相尊重

基于班级中孩子不同个性产生的任何状况,笔者在日常德育教育过程中尽量做到包容和理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理解不同学生甚至是特殊儿童的行为。

(3)我愿奉献:引导班级舆论

对于主动结对帮扶或者日常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薄弱的学生,笔者给予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绝对支持。不论在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做到及时的奖励,并在班中大力表扬和提倡,号召全班同学人人学习,体现班级正能量。

3.技术融合打造智慧教育

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学校开展智慧化教育融合新样态。通过线上的智慧化教育,可以多次反复辅导学习薄弱的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也可以在知识库中快速搜索到,即使在家中也可以自行再学习。

(三)评价创新:萌芽评价更适众

为实现“让每一颗芽儿都能萌发”的适性教育目标,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综合素质适性评价研究,全面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推进适性教育,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学校以信息技术支持为开展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以综合素质为评价指向的内容与范围,以适性评价为评价研究的目标与功能,通过对过程性评价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进而实现精准指导。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学校将在适性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让适性教育惠及更多学生。

参考文献

[1]吴青山.落实学校适性教育 促进学生适性扬才[J]. 师友双月刊.2019,(08):5-10.

[2]周晓琳,孟晓雨.小学适性教育的行动研究[J]. 现代教育.2021,(02):17-18.

[3]饶美红.适性教育,呵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J]. 中国教师.2021(12):30-32.

[4]马爱萍.试论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0(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