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存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3

【哲学】存在

张波

摘要:通过数与物的关系、数与“存在”的关系、物与“存在”的关系,推理得到世界只可能表现为两种形式当中的一种,即要么是存在的,要么就是不存在的。世界若是存在的,则其性质就表现为:自有性、永有性、全有性。若世界是不存在的,则其性质就表现为:自无性、永无性、全无性。不可能表现为两种形式之间的中间态,即世界不可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最后根据现实世界的有序性推出“存在”的有序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存在;数;物;自有性;永有性;全有性;有序性;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B014

所谓“存在”指世界本身,又或指世界的本源或本体,即将凡是存在的东西都视作为一体,合称为“存在”。为什么要这样统称?因为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尚未完全了解。仅通过现目前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各种黑洞理论,又或者各种量子力学等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人类都无法完全掌握世界的全貌。甚至有人推测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不是一个单一的宇宙,而是多重宇宙,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又或者,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四维世界,其上还有五维世界、六维世界等等更高维度的世界存在。甚至有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有灵界、魔界、仙界、六道轮回等等。这些观念对不对?因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先不予讨论。但无论世界是有多么的复杂,也不管究竟有多少个宇宙,只要它们是存在的,都可以将这些统称为“存在”,即它们都是属于“存在”。

世界为什么会存在?世界的存在都有哪些性质?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或为什么要讨论“存在”?因为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明白世界是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人是从动物而来,动物是进化而来,进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诞生于地球,地球来自宇宙,宇宙始于一场大爆发,大爆发之前是一个奇异点。那奇异点之前是什么?奇异点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无法回答。而神学则回答说:奇异点是上帝创造的。反问道:那上帝又是从何而来?神学说:上帝就是本源,是万事万物的开始,是没有从何而来一说的。这样的说辞难免有些牵强,也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其没说明为什么。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则不一样,其认为世界最初是从混沌而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即便如此,一样也有人会问:混沌从何而来?无极从何而来?而现代有些观点则认为,世界是虚拟的,一切三维空间的事物都是更高维度的投影等等。虽然这些答案五花八门,但都同样回答不了,从何而来?为什么?

所以,像这样的一个终极问题,是须要有一个答案的,并且答案还必须要讲明白“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不然只能陷入到一场无休止的世界观争论之中。

1、数与物

想要认识“存在”,或想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先认识事物,要想更好的认识事物,就必须要用到数学,而数学的基础就是数,所以了解数与物的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世界而言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会经常使用到数字,数字对于人类而言,无论是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生产还是国家的发展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虽然对数字是如此的熟悉,但是我们却无法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真正的数字,例如“1”。为什么?就好比我手里有一根萝卜,在我认为这个萝卜就是“1”,但是我的一个朋友却不这么认为,他将萝卜拿去切成了6瓣,这时在他的眼里,我的1就变成了6;当然在更有心的人眼里,这个萝卜也许已经被他看作了无穷大。所以,在现实世界里面,我们都不能找出一个真正的事物是代表“1”的。 

对于人类而言1只是人们对事物计数的一个基本代表单位而已,1没有固定的数,1堆、1把、1个、1群都是1,1只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个工具。我们可以将1/2、1/1000、1/10000看作是1,也可以将10、1000、10000看做是1,“1”它既可以表示为从0开始的第一个数,同时也可以表示为从0开始的全部数。所以,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讲,若真要从世界里面找到“1”,也许能找到的就是世界本身。“1”里面究竟有多少个数?只要你想万物中有多少个物质,你就可以认为有多少个数。所以,从这里了解到,当数学里的数以量的形式被人所认识和使用时,是可以任意变换和表示的。而同样的,当现实世界里的物,以数的形式被认识时,也是可以任意的变换和表示的。由此得,任何事物当其以量的形式为人类所认识时,都可以借助数被表示出来。 

2、数与存在

零的相反数是什么?它的左边为负,右边为正。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那么零的“相反数”是什么呢?是零么?

零没有正负之别,零的意义就代表着没有,那么它的“相反数”就应该代表着有,则凡是属于有的就都是它的“相反数”。1属于有,2属于有,1000、10000还是属于有,由此得出凡是除零以外的所有数都是属于有。在数轴上看,零的“相反数”就是去掉0的整个数轴,即,非零数。所以,数轴上若少了任何一个数,都对于零的“相反数”而言,不完全。

则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从零和数的关系来看,零可以代表“不存在”,则数轴上的所有数都可同时代表着“非不存在”即“存在”。若1是存在的,那么整个数轴就是存在的,因为1是建立在整个数轴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若1消失了,那么数轴上的所有数都将消失,因为数轴上的其他所有数,都必须依赖于数轴上的任意一个数的存在而建立起来。所以,若数轴上没有1,或者是缺失了任意一个数,那么整个数轴都将不存在。

由此得:对于“存在”而言,是全有的,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物质,并且这一切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一旦有一物消失,则一切都会消失。

3、物与存在

从物质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存在呢?假设我们的“存在”是一个大饼,现在我们想要从这个大饼里面找出非大饼的物质,既找出“非存在”的东西。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方式相当于我们对大饼进行无限地切分,看最终是否能找出非大饼的东西存在。结论是:不可能。因为无论怎样切分大饼,哪怕是已经切分到无限趋近于非大饼了,但其一样也是大饼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非常小的数,小到已经无限趋近于0了,但它任然不等于0,即属于非0数。为什么就不能等于0?就让其等于0行不行?若等于了0,则其性质将发生根本上的绝对改变,其结果就是整个大饼都为0。为什么?因为无数个0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0。

而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上来看也同样如此。一个无限趋近于非大饼的东西,其存在的前提是因为大饼的存在,即其与大饼之间是拥有联系的。而真正的“非大饼”的东西,是不可能与之拥有联系,所以无论怎样对其进行切分,其最终都是属于大饼的。就好比我们所认识到的真空一样,也许你认为它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其就应该是属于“不存在”。然而,当真空本身已经能够在世界里被认识到时,则其本身就已经存在于世界之中了,即属于“存在”,它只是一种无限趋近于“非存在”的物质而已,其仍然一直与“存在”有着联系。所以想要在大饼里面找出非大饼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即,要想在“存在”里面找出“非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往“存在”的外面去寻找“非存在”的东西能不能找得到呢?答案也是不可能的。假设,有一个人,如果他已经能够在“存在”之外找到或认识到另一个“非存在”的东西,则其实就已经证明该东西存在了。因为真正的“非存在”是无法认识的,即连认识本身也没有。也就是说在“存在”之外的事物,无论其性质表现的是“有”还是“无”,当其已经能够被世界所认识时,其本身就已经属于“存在”了。所以对于存在而言,是没有外面的,因为一旦有了外面,那外面就会立刻变成了里面。

其实往“存在”的外面去寻找“非存在”的想法,就相当于我们在自己所认识的“存在”之外,找到另一个“事物”,并且认为这个“事物”与“存在”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而这样的想法,也就相当于,以我们的认知,将现有的“存在”切分或看作为两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并相互独立的“存在”,后将这个“存在”的东西看作是存在的,而将另一个“存在”的东西,看作不存在。很明显这样的观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观念和意识是可以无限切分“存在”的,同样也可以无限叠加“存在”。所以,只要观念和认识一旦找到了“存在”之外的任意一种物质,则该物质就会立刻被定义为是存在的,即属于“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认识即存在。

4、即存在又不存在

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东西,它是“即存在又不存在”的?答案也是不可能的。假设有这样一个东西,它是“即存在又不存在”的,那么当它表现出“存在性”时,则其必然能被世界所认识。而当它从“存在性”表现为“不存在性”时,即其从存在变为消失的这一现象,也必定会被世界所认识。所以,既然其是能够被世界所认识的,则就证明它是存在的,那它就是“存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事物,其是“即存在又不存在”的。而之所以会让人以为是“即存在又不存在”的,是因为其存在的表现形式,让人以为如此。实则其本身从未消失过,只是其存在的表现形式,让人以为消失了。

5、小结

假如世界中有任意一物质(分子、原子、电子或夸克等其他物质)无意间消失了,那么整个世界必定消失,则其就不属于“存在”,即这样的现象不可能发生。所以,对于“存在”而言,是一直都不会消失的,从开始直到最后,即便是其形状、样式改变了,但其总量不变。假如世界中出现一物质,则可推出整个世界或整个“存在”。若“存在”只是一物质,则可以推出整个世界均在此物质中,并且该物质没有“外面”,所以世界是全有的,具有“全有性”。而所谓的“既存在又不存在”,其本身就属于“存在”。“存在”的总量:大到无外(用数表示:除零以外的所有数);组成“存在”的最小单位:小到无内(用数表示:组成数轴的最小数或从零开始的第一个数)。

所以,世界只可能存在两种形式当中的一种,要么是存在,要么就是不存在。世界一旦存在,则必定永远不会消失,即永有。相反,世界一旦是不存在的,则必定永远不会出现,即永无。既然世界是永有的,则自然就不会结束,既然不会结束,则自然就不会有开始。也就是说对于“存在”而言,是没有开始一说的,其是“自有”的。

如何理解“自有”?假设“存在”的出现有一个开始。那么有人就会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预备或准备?若有预备和准备,那预备和准备之前又是什么?如此下来,将永远找不到开始,因为开始之前还会有开始。就好比数轴上的数一样,其存在是否有开始?是先有了1才有了二2?还是说先有了0.1才有了0.2?还是说应该先有了0.001才有了0.002?很明显这样询问下去将永远找不到开始。所以对于数本身而言,是没有开始的,其一旦有了一个数,则必定有全数。也许有人会说,是先有了人才有了数,数是人类发明的。你确定?是人发明的?假如发明的人,刚发明出来就死了无人知晓,那数是否就消失了?发明、发现不等于创造。质能方程、万有引力、量子力学等等,其存在不是人创造的,是人发现的,数的存在也一样。

所以对于“存在”而言是没有开始的,或者说其本身就是开始,又或者说开始本身可能也是某一种东西,其也被包含在了“存在”里面。所以“存在”是从始自终就有,或本来就有,或自然就有,或原本就有,其是“自有”的。“存在”也永远不会结束,其是“永有”的。并且“存在”是无限的,其是“全有”的。下表为世界的属性表。

世界属性表

序号

表现形式

必然属性

1

存在

自有性,永有性,全有性

2

不存在

自无性,永无性,全无性

3

既存在又不存在

属于存在

6、存在的有序性

社会环境是有序的,但社会环境的有序却建立在人的有序之上,人的有序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有序上,生态环境的有序建立在地球环境的有序上,地球环境的有序建立在太阳系环境的有序上,太阳系环境的有序建立在银河系环境的有序上,银河系环境的有序建立在宇宙环境的有序上,若宇宙之外还有事物将其称为“存在”,则推出宇宙环境的有序必建立在“存在”的有序上。这些环境的有序形成是一环扣一环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存在都必须依赖于最初“存在”的有序才能形成,所以推出“存在”必定是有序的。即存在具有“有序性”。

7、存在的必然性

我们的宇宙、地球以及我们人类自己等其组成都是极其精妙、复杂和有序的,并且这些的形成都是在概率极低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偶然的事件随机发生的,其概率之低几乎无限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存在”是在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偶然随机的方式发展出来了我们当今的世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因为“存在”能够通过偶然随机的方式创造出我们的世界,则只要在概率上是可能的,无论这个事件发生的机率有多低,只要不是零,“存在”都可以通过任何偶然随机的方式使其达成。则由此得:对于“存在”而言,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为什么只要概率不为零,存在都能通过任意偶然随机的方式使其达成?即为什么“存在”能将“偶然”变为“必然”?因为这是基于“存在”本身所具备的两个必然性所决定的,全有性、永有性。全有性的意义在于,其所包涵的所有物质的全有性,所有物质存在特征的全有性,所有物质因相互关系而产生的所有结果的全有性。而永有性的意义则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从来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个过程,即永有性衍生出了自有性。也就是说,对于存在而言,是没有时间一说的,时间对于永恒而言,仅仅只是其里面的一个点或者一部分。所以,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个过程,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可以不用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的。也就说,一件事情它既可以顺向时间去做,也可以逆向时间去做,甚至还可以静止时间去做。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在拥有所有偶然结果的情况下,其都可以将任意一种结果在“存在”里面使其必然形成。

通过前文我们得知,零就代表着不存在,而零的相反数则代表存在。而根据“存在”的“全有性”和“永有性”得知,对于概率而言,一旦有任何事物,其存在的概率变为了零,则就代表着所有的事物都将为零,即都将变为不存在。所以,对于“存在”而言,是不可能会有任何事物其发生的概率是为零的,因为一旦有任何事物其发生的概率为零,则“存在”就必然会永远消失变为不存在。所以,任何事物无论其存在的概率有多低,只要其存在的概率不为零,其就必属于“存在”。即其永远不会消失,并且必然会发生。

所以得:对于“存在”而言,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参考文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