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疼痛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个体化疼痛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徐娜   崔云飞*(通讯作者)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  血管外科  266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应用个体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个体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疼痛护理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疼痛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康复指标;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人体下肢的表现,病因和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患者通常会有全身无力、肢体麻木、下肢冰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情况严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坏疽、溃疡和下肢缺血性静息痛[1]。当前临床可通过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植入支架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经验表明,大部分患者均有明显的患肢疼痛表现,影响患者舒适度。基于此,本研究将以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应用个体化疼痛护理的效果,作为后续主要护理方式的重要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10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44-76岁,年龄均值(60.38±4.96)岁,病程2-8年,病程均值(5.87±1.34)年,靶血管病变长度11-16cm,均值(13.24±1.57)cm;研究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42-71岁,年龄均值(61.59±3.74)岁,病程2-10年,病程均值(5.69±1.28)年,靶血管病变长度11-17cm,均值(13.85±1.65)cm。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2];年龄不超过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肝、肾重大功能障碍;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性疾病;依从性较差,无法和护理人员正常沟通。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转移患者注意力,或给予患者镇痛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个体化疼痛护理,具体如下:首先,通过疼痛积分量表对患者疼痛等级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疼痛程度。镇痛需分级进行,若患者疼痛较轻,可转移患者注意力,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止痛。另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疼痛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建立患者清晰认知。最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摄入更多维生素、蛋白质等,睡前提醒患者喝牛奶,并适当给予镇静剂,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②焦虑和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进行评估,满分100分,超过50分即表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3]。③睡眠质量评分。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每个维度0-3分,分数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康复指标

    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1 康复指标(±s)

分组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100

24.45±5.93

9.63±1.54

研究组

100

18.57±3.52

7.15±0.95

t

-

8.527

13.706

P

-

0.000

0.000

2.2 SAS、SDS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2 SAS、SDS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100

64.18±4.29

54.89±3.63

63.32±3.38

55.51±5.54

研究组

100

64.82±3.51

42.28±5.20

63.55±2.89

45.63±4.21

t

-

1.155

19.884

0.517

14.199

P

-

0.250

0.000

0.606

0.000

2.3 睡眠质量评分

    研究组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3 睡眠质量评分(±s)

分组

例数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

对照组

100

1.81±0.38

1.96±0.32

1.94±0.42

1.84±0.32

2.49±0.50

1.76±0.34

2.32±0.41

研究组

100

0.94±0.18

1.21±0.35

0.96±0.18

1.05±0.22

1.03±0.26

0.86±0.25

1.42±0.35

t

-

20.691

15.815

21.447

20.344

25.907

21.326

16.69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会极大影响患者运动能力,若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坏疽或感染。即时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多数患者依然会有明显下肢疼痛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关注患者疗养阶段的舒适度需求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患者的疼痛护理,成了临床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个性化疼痛护理,相较于常规疼痛护理,可以先明确患者疼痛程度,保证后续干预措施的针对性。依据患者疼痛耐受度差异,采用差异化护理干预措施。另外,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均能提高患者疗养阶段的舒适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患者个体化疼痛护理,康复进程明显更快。经过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心理护理加深了护患沟通,同时患者康复进程更快,因此患者心理状态整体更好。研究组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患者睡眠质量更高。由于患者疼痛有所缓解,因此不会因为疼痛扰乱正常睡眠,睡眠质量自然更高。

    综上所述,个体化疼痛护理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斯旖,陆信武,成咏.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7-20.

[2]齐加新,张振美.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山东医药,2020,60(16):59-61.

[3]杜亚丽,吴伟伟,张杰,等.运动训练综合康复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4):747-750.

[4]吕丽琼,曹晓璐,景倩,郭米霞,杨文雅,卢玉芝.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2,10(4):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