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张翠霞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    256600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语文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从对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方式,内容的选定、方法的总结,如何在学习之后践行所感所悟、等多个角度,提出教师如何通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自己健康人格的形成。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把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文言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知识,而且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我在讲课时,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赵州桥》使学生欣赏到祖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使学生领略到这幅画的价值;综合性学习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感受到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缜密与严谨;感受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切实领会这些经典美文中凝结的文化精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应首先在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其次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然后让学生从个性化阅读中品味作品文化的意蕴,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二、创设情境,设身处地体会文化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元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

以《草船借箭》为例,文章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及忠贞爱国的情、,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感情,创设环境、渲染氛围十分必要。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应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诸葛亮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大体了解写作背景后,再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和忠贞的传统文化情怀就容易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诸葛亮机智的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这些句子和时代背景设想:如果你是诸葛亮,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应如何应对妒贤嫉能的周瑜?如果你是刘备或者刘禅,看到诸葛亮的行为你会有何感想?这样学生就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到诸葛亮行为和思想的伟大,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中的忠贞和爱国思想,甚至可以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三、课外扩展,深入理解传统

课堂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白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怀,而要加深理解并最终能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则还需要依靠课后的扩展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课外扩展有多种形式,如对比阅读、课后调查、课本剧的表演等。如“仁爱”思想发源于儒家,教师在此可以安排学生比较《论语》《孟子》中的相关内容,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爱”这一传统文化要素的不同表现,使学生明白应在能力范围内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导自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搜集相关资料,而反复念诵“台词”则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愚公的坚持和毅力,学生自然就接受了其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1.抓住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文化。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从古时发展而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动手实践、走进社区、集体游学、参观缅怀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感悟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并加以传承和弘扬。2.开展知识竞赛,弘扬优秀文化。学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形式多样,如口头测试、笔试、表演、情景剧等;也可以依托市区的大型活动,如近年深受学生和教师喜欢、认可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兴趣,提高了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3.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古诗词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陶冶情趣,提高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利用早读、课前等短暂时间进行诵读;也可做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诵读;也可以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活动,如“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进校园诵读活动”“经典诵读  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等。用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诵读传统经典,让国学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心灵,也是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相互启迪,然后我们共同探讨、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确定要研读的主要方面,但学生的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读后感和反思这些文字上,虽说这也是从思想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我们的骨子深处。所以,我始终觉得应该把如何指导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校本课题以多总结适用于学生的,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能将观念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活动与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许多资源及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不能做目光短浅的执教者,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东西开发出来,传承下去,是社会,更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王强,包晓光  昆仑出版社.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现代传承》  光明日报

[3]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艳华.浅析职业院校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实现[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