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用叙事护理在情绪、满意度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用叙事护理在情绪、满意度效果观察

张艳

江安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宜宾  644200

【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护理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2例习惯性流产妊娠患者,随机分为41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41例探究组(开展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探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再流产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低(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贯穿于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期间,可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效降低再流产几率,获得患者高度评价,可作为优选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叙事护理;习惯性流产;心理状态;满意度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且几乎每次流产都发生在同一月份,这无疑对患者造成严重心理打击,当其再次妊娠后,心思变得敏感、焦虑,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危害。为有效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加强其妊娠期间的护理干预。有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叙事护理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的全部过程,可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再流产几率,并且获得较高满意度 [1-2]。为一进步探究叙事护理的应用优势性,本文将选取82例习惯性流产妊娠患者展开调研,具体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2例习惯性流产妊娠患者,随机抽选41例接受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分别为26岁~38岁和(32.02±1.06)岁;另外41例接受叙事护理者纳入探究组,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分别为27岁~38岁和(32.51±1.10)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方法

参照组:为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口头宣教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妊娠期间注意事项等,应用鼓励性、安抚性语言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

探究组:为探究组患者开展叙事护理,措施如下:①外化:与患者多次进行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交流过程中做好倾听者,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和所担忧问题,从而发现影响患者情绪的主要问题所在,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关爱、陪伴和支持。②解构:通过从患者处掌握的信息,深入故事分析材料,用分解的观念,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打破固有习惯性流产印象,指导其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象,重构生活、疾病故事意义,并将重点信息进行归纳、评估、判断。③干预:对解构中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可通过积极事件来掩藏负面影响,挖掘患者潜在能力,构建新的事件来改变患者的消极认知,尽可能消除负面情绪。④反馈: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后,密切关注其内心状态的转变,同时也可邀请患者家属(最好是伴侣)共同参与叙事护理过程,共同给予患者最大的关爱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有温暖的感受,有意识的引导患者提高自我效能,避免不良情绪滋生。⑤评价:叙事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可通过交谈或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来评估患者情绪变化和对护理模式的评价,从而测评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评分标准,总分各为100分,分值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佳;比较两组再流产率和护理满意度,记录护理期间两组发生再流产的例数,护理满意度以患者切身感受为主要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x±s)、行t、检验;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文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互比

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互比,两组无差别(P>0.05),护理后互比,探究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互比(x±s,分)

小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SAS

SDS

SAS

SDS

参照组

41

50.24±1.35

51.32±1.17

45.24±1.75

46.15±1.34

探究组

41

50.66±1.41

51.26±1.05

32.22±1.60

31.33±1.72

t

1.378

0.244

35.159

43.522

P

0.172

0.808

0.000

0.000

2.2两组再流产率、护理满意度互比

参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再流产,占比(17.07%),有32例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满意度(78.05%);探究组:有1例患者发生再流产,占比(2.44%),有40例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满意度(97.56%);X2再流产率=4.986,P再流产率=0.026,X2满意度=4.986,P满意度=0.026。探究组再流产率、护理满意度低(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妊娠对于女性而言,本身是很愉悦的,然习惯性流产发生率不断增加,使得女性再次妊娠后情绪不由自主的变得紧张,焦虑不安,与正常妊娠女性心理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过度的负面情绪将对妊娠造成不良结局,不仅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还极易诱发流产、早产等。所以,当患者再次妊娠后需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随着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护理思维的转变,叙事护理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逐渐受到高度关注。叙事是连接护患关系的桥梁,通过叙事方法能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护理人员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故事,分析出患者重点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引导患者抒发心中不悦情感,袒露内心真实担忧问题,便于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尽可能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阴霾,降低再流产几率

[3]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通过外化、解构、干预、反馈、评价五方面主要措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状态,规避再流产风险,护理满意度直线上升,应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熊颖,江彩虹. 叙事心理护理对前置胎盘孕妇负性情绪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7):127-129.

[2]王静. 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J]. 婚育与健康,2022,28(7):38-39.                  

[3]董保霞. 针对性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