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歌 巧切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品诗歌 巧切入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小学 张卉红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众所周知,品味诗歌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象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意,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而任何一首诗歌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并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鉴赏诗歌更是如此,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标题是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标题往往有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内容、渲染气氛、设置悬念等多种作用。比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标题把时间、地点、人物(诗人与朋友)、事件传达得一清二楚了。有时候我们不看题目读原诗,要解读全诗内容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但加上了题目就一目了然了。现就从诗歌的题目为切入点来品析其特点。

切入点--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而标题往往蕴含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比如: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标题表明是作者在元和十年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王庭珪的《二月二日出郊》,唐宋时,二月二日兴踏青出游。此诗即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于途中见初春景色,触景生情而作。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标题中已显示北宋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作者坐船游历杭州西湖,到望湖楼上,凭栏醉酒,观景写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因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白居易的《暮江吟》题目已经描述了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周敦颐的《题春晚》,标题本身就已提及是作者于一个暮春之晚,见景色动人而作是诗歌。陆游的《鹊桥仙 夜闻杜鹃》,题目中不仅提到了时间还提到了意向杜鹃,这两者相结合,我们就完全可以感觉到诗人的情感—凄凉、哀伤以及悲叹。

切入点--对象

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要正确地分析形象。这就要求必须找出描写这些对象的诗句或字词,从而得出其特点。有些诗歌,标题本身就已经很明确的给出了对象,从而能更为轻松地了解到其诗作的意图和意境。比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此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夏十二登岳阳楼游赏玩乐的情景。作者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还有李白的另外一首《听蜀僧濬弹琴》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仰慕。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这首千古名作,诗歌的题目就已经透露了作者是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对象很明确。李绅的《悯农》诗歌里的“农”字就已经表明了作者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切入点--情感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情感,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是解读诗歌情感的重要切入点。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其题目就传达了作者对春夜之雨的喜爱之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写离别之情:杜甫的《孤雁》,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描写了漂泊生涯路远 孤独、同伴难寻的寂寞凄苦;表达了渴望团聚(寻找同伴)的愿望。 张籍的《秋思》,思字已经表明诗歌时要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王维的《田园乐》,一看标题就会想象到诗人田园生活的愉悦和快乐。

这些标题鲜明地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也将作者的心迹展露无遗。通过品析这些诗歌标题,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其大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和命脉;通过它,就可以直接探查到该诗歌的内蕴和底细。这些诗歌的标题,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成了我们窥视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

切入点--内容

诗人通常在诗的标题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推知诗歌的内容。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歌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多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韩琮的《晚春江晴寄友人》这首小诗主要是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李白的《劳劳亭》,据说劳劳亭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作者借劳劳亭主要为抒发人间的离情别恨。韦应物的《闻雁》,标题中的“雁”在古代诗中是代表乡愁的意像,由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题目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诗歌的纲,是诗歌的眼睛。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来纲举目张,通过“眼睛”这个窗口来透视诗歌的内容,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一般来说,诗句总是对题目的展开,有的诗歌题目就明确地传递了整首诗的主要信息。所以,关注题目的意识,我们才能较快地切入文本,鉴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