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3

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通纲、宋于生(通讯作者)、林瑛、钟宝亮、曾小庆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500)

【课题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GZ2019ZSF125

摘要:目的研究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72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统计72例患者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血红蛋白(Hb)、凝血功能[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生命体征[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7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00%(72/72),临床成功率为95.83%(69/72);患者栓塞后的Hb高于栓塞前,PT、TT、APTT低于栓塞前,FIB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栓塞后的DBP、SBP、RR高于栓塞前,HR低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栓塞后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例为栓塞部位疼痛,5例为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栓塞后随访6个月,4例患者死亡,但均为疾病进展所致。结论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采用医用胶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改善患者Hb及凝血功能,稳定生命体征,且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消化道大出血;医用胶;介入栓塞术;凝血功能;并发症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为内科常见急腹症,由于动脉压力高、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介入栓塞术凭借微创、有效、快速等优点已在医疗领域不断应用,在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止血治疗中,明胶海绵、聚乙烯醇微粒、栓塞弹簧圈等为常用栓塞材料[2]。其中明胶海绵、聚乙烯醇微粒止血效果良好,但可控性差,栓塞弹簧圈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但止血效果一般,临床应用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医用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和烷氧基酯混合物,配合碘化油适量,根据配制不同比例可在血管内表现出良好的可控性,能在预期部位进行有效栓塞,止血效果良好[3-4]。鉴于此,本研究将研究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方法的选取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中男性、女性各有43例、29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9.38±6.92)岁;病程1-18h,平均病程(6.83±3.57)h;病因构成:外科术后出血、肿瘤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各有11例、18例、23例、20例;其中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各有19例、53例。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较为完善;②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③出血血管迂曲或纤细,④患者生命体征不稳,需立即达到止血目的;⑤凝血功能异常;⑥经内科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无法有效止血,外科手术风险较大。(2)排除标准:①行为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肝、肾功能衰竭。

1.3方法72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应用血管造影机(FD20型,飞利浦公司提供),采用sel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造影导管(泰尔茂,日本)对肠系膜下、肠系膜上、腹腔干动脉进行造影;认定罪犯血管后必要时采用微导管(2.7F)行超选择性造影,对血管造影表现进行观察,确定出血部位,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靶血管;再次造影证实后,采用5%葡萄糖水冲洗微导管,将适当比例配置的康派特医用胶+碘化油的混合制剂(一般为1:1-1:5)注入,注入结束后采用5%葡萄糖水冲洗微导管,随后复查造影对栓塞效果进行明确。

1.4评价指标(1)统计72例患者栓塞技术成功率[栓塞后即刻复查造影可见出血动脉闭塞,造影剂无外溢,血红蛋白(Hb)上升,生命体征稳定]、临床成功率(栓塞止血术后30d内未见栓塞区域的再次出血)。(2)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Hb及凝血功能[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3)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包括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生命体征。(4)统计72例患者栓塞术后并发症(栓塞部位疼痛、发热等)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  7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00%(72/72),临床成功率为95.83%(69/72)。

2.2  患者栓塞前后的Hb及凝血功能比较  患者栓塞后的Hb高于栓塞前,PT、TT、APTT低于栓塞前,FIB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栓塞前后的Hb及凝血功能比较(±s

组别

Hb(g/L)

PT(s)

TT(s)

APTT(s)

FIB(g/L)

栓塞前(n=72)

53.67±14.09

15.67±2.43

23.64±2.85

41.48±6.12

1.16±0.43

栓塞后(n=72)

75.41±12.68

12.49±1.98

18.36±2.24

35.39±5.74

2.48±0.50

t

9.732

8.608

12.360

6.159

16.9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患者栓塞前后的生命体征比较  患者栓塞后的DBP、SBP高于栓塞前,HR低于栓塞前,RR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栓塞前后的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DBP(mmHg)

SBP(mmHg)

HR(次/min)

RR(次/min)

栓塞前(n=72)

61.09±10.37

74.12±12.63

106.82±6.74

14.63±2.97

栓塞后(n=72)

78.96±8.05

107.75±11.04

83.61±5.23

18.03±4.26

t

11.550

17.011

23.085

5.5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患者栓塞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72例患者栓塞后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8/72,3例为栓塞部位疼痛,5例为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栓塞后随访6个月,4例患者死亡,但均为疾病进展所致。

3 讨论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情危急,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临床需及时对出血进行控制,以降低患者病死率。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为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常用方法,但保守治疗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出血。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可能无法准确确定出血灶部位,治疗后出血复发风险较高[5-6]

Rösch J等于1972年将导管栓塞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DSA设备及导管等介入材料的发展与完善,介入栓塞可为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内镜无法明确出血部位、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7-8]。目前介入栓塞治疗所用的栓塞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固体栓塞材料、液体栓塞剂,其中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圈作为常用的固体栓塞材料,明胶海绵颗粒弥散性好、价格相对便宜,能够同时对多支血管进行栓塞,但其可控性及可视性一般,可能会导致异位栓塞,后期血管再通风险较高[9]。微弹簧圈操作简便,且可视性好,在血管条件相对较好的患者中较为适用,但针对血管纤细、扭曲的患者,往往难以达到有效部位并准确释放,对栓塞效果影响较大[10-11]。医用胶属于液体栓塞剂,可与离子发生聚合反应产生质地较为强韧的聚合物,以进行栓塞,与碘油混合可视性及可控性良好[12]。医用胶流动性好,可实现永久性栓塞,针对靶血管迂曲、纤细及侧支血管均可进行栓塞。本次研究中研究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7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00%(72/72),临床成功率为95.83%(69/72);患者栓塞后的Hb高于栓塞前,PT、TT、APTT低于栓塞前,FIB高于栓塞前,患者栓塞后的DBP、SBP高于栓塞前,HR低于栓塞前,RR高于栓塞前;72例患者栓塞后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例为栓塞部位疼痛,5例为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栓塞后随访6个月,4例患者死亡,但均为疾病进展所致。提示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Hb,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且栓塞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患者更易接受。本次研究中选用的医用胶(康派特医用胶+碘化油的混合制剂)作为栓塞剂,可配制不同比例,进而表现出良好的可控性,达到术中栓塞出血血管理想栓塞部位,栓塞剂不会随血流流向血管更远端,故不会导致末稍栓塞出现胃肠道及其它重要脏器坏死,避免误栓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保护周围脏器功能,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13]。但本次研究中仅纳入72例患者,且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缺乏对比,还有待临床增加样本量,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综上所述,医用胶在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Hb及凝血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且死亡率低,可作为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一种较为微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玮,郭建昌,李宇.内镜下注射止血术与内镜下止血术联合口服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对比[J].江西医药,2020,55(12):1838-1839,1844. 

[2]陈广,胡跃峰,金龙,等.明胶海绵颗粒和弹簧圈用于下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后肠黏膜表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5):1642-1645.

[3]李鑫,王莉娟,张祖健,等.医用胶栓塞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临床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0):959-962. 

[4]晋琼玉,尹皎,李坪,等.医用组织胶和金属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4):55-59. 

[5]徐玲风,郭春华,周高龙.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观察[J].江西医药,2019,54(5):511-512,519.

[6]石进,张杰,高峰,等.心血管介入和手术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的临床及内镜特点[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9):790-793.

[7]Rösch J,Dotter CT,Brown MJ.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A new method for control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Radiology,1972,102(2):303-306.

[8]蔡尚志,罗小平,刘曦.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5):303-306.

[9]陈万海,刘鹏辉.Glubran-2胶复合栓塞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4):477-480.

[10]孙鑫国,邓小军,张宏文,等.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条封堵穿刺通道在经皮经脾门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99-902.

[11]彭俏菁,程巍,黎源,等.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疗效[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1):74-77.

[12]肖潇,陈佳,万晓强,等.胃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89-91.

[13]黄丽,李玉璇,倪欢欢,等.两种内镜防护法在康派特医用胶联合内镜治疗胃溃疡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