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孙莹

辽宁省新民市城南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注重学生从小学语文学习中主体性地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深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教师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率,转变以往传统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以此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教学实践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形式,能够推动学生主体发展,加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培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1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便于更好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则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得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主动倾听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通过倾听来捕捉信息,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包括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强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了提高。

1.2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首先,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机会。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分享观点、交流想法。这样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其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需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分工合作、协调资源以及如何解决团队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现状

2.1讨论期间未紧抓重点和难点,效率较低

首先,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被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在讨论中往往无法深入挖掘重点内容的深层含义,导致讨论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最后,由于未能明确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往往无法形成清晰的认识和结论,影响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2.2讨论不激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讨论的效果,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等原因,不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导致讨论氛围沉闷,无法形成热烈的讨论场面。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然而,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和时间,使讨论无法深入开展,教师也可能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讨论中的错误,影响了讨论的质量。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共同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他们在共同探讨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小组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语文知识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观点,互相质疑和辩论,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2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其次,合理安排小组规模,小组规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定期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合作精神。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问题的梯度性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人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时,应注重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通过正面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4保障时间与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时间不足,质量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保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间,提升小组学习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堂时间,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压缩教师讲解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的方式来实现。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珍惜时间,避免无效沟通和时间浪费,设立时间提醒机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每个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采取巡视、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果,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结语:

以上所述,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小组规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娣,王雪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3 ( 02) : 54-55.

[2]陈治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23 (1 0) : 141+143.

[3]刘嫵..享受幸福的语文课堂一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2023 (01) :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