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化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基于实践化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创新与实践

李真真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   61020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应用领域广和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基础存在个体性和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如何将信息技术扩展应用,缩短课堂与职场的距离,满足课堂教学“实践”的需求,形成“实践化”的课程育人范式。本文实现了智慧化教学方式,开展了学科融合交叉教学探索,构建模拟仿真平台,建立了客观的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实践化;多学科;

0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从日常的沟通交流、学习工作,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

面对智能信息技术的挑战,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为牵引,基于知识、能力、价值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基于“实践化”教学模式,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确立了科学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育人目标。

1  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痛点

如何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课堂和职场的距离,满足课堂教学“实践化”的需求。解决课堂理论与实践运用相脱节的矛盾。如何遵守学生认知信息科学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综合思维,以及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与决策的思维模式。

2  课程举措

2.1课程构思,筑牢课程思政育人根基

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刚要》为纲,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和学生培养中的思政指标点[2],在两者的结合下科学设计本门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挖掘信息技术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将课程思政环节融入教学设计中,全员参与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智慧”和“信念”协同提升。与基层单位进行实地合作教学,缩短课堂和战场的距离。

2.2课程设计,构建“实践化”模式

教学团队以科学的学情教情分析为基础。如图1所示:以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运行、复盘反思的教学模式为方法,构建了融合课程思政的个性化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体系。

 

2.3创新举措

课程构思:

拓展突出“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教学资料。课题改革小组在已有课程理论体系下,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更新。针对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问题,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借助模块化教学,突出实际应用,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1)起承转合,问题式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基于PBL教学法,通过“提问-分析-推理-归纳-应用”的逻辑引导过程,优化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多维融合,多学科交叉式探索

信息技术基础与多学科交叉式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工程问题为背景,以程序实现为依托、以模拟实验仿真平台为验证手段,进行“案例感知、工程驱动、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面对世界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化的需求,课程团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模拟实验平台、编程软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中。另外,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际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加强实验教学:通过信息科技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课程运行:

(1)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依据新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计划,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将课程内容与基层应用紧密结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借助教学平台获取统计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减小学习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学习压力,实现课堂教学自适应化。在学习之前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了解创设问题,通过网络资源开展资料查找、分析、归纳;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想法和分享经验,协同解决问题;教师指导与点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策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在完成问题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2)运用网络渠道,让资源活起来

为满足新时代智慧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本课程根据学校对学生个人终端使用的要求,与企业共同构建非涉密网络教学资源系统,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元多维教学资源。在雨课堂上发布教学资源、建立试题库、通过学生问答、碎片化学习等模块,建立师生交流的另外一个平台。有效提高了学习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内外实践教学,让技能活起来

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和基地联合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确立“大班授课、小组协作、项目实训”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小组为核心,团队分工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面向学生发布课程建设项目,实现学生从“学”向“教”的身份转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通过模拟仿真软件,从学生的视角进行课程循环建设,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

3  效果

贴近实践化教学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芳妍.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策略与应用研究[D] 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12-15.

[2]虞湘宾,徐伟业.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