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陈柯霏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本研究聚焦于道德相对主义在我国学校德育建设中的影响,阐释道德相对主义的基本内涵,再分析其对学生道德认知多样性的促进作用及对普遍道德准则权威性的潜在削弱。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旨在维护德育的坚实基础和促进学生的全面道德发展,包括确立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教师道德引导以及创新德育课程与方法。以期在平衡多元与共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其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责任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道德相对主义;学校德育;影响与对策;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陈柯霏,教育学硕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种族、文化的道德现象不断地交织在一起,我国社会价值观念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道德相对主义得到了滋生的条件,它对传统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没有普遍的标准,道德总是相对于不同个人或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道德规范而言的,人们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对于多元价值的包容和理解,但同时也可能削弱对于共通道德准则的认同和遵循,在其影响下,人们容易出现道德是非观念模糊、道德选择困惑等问题,甚至引发极端个人主义的严重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学校德育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其德育功能不容忽视。一些学校在追求德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时,可能会忽视对学生进行稳定道德指导的必要性,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道德选择时感到迷茫。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缺乏甚至可能导致德育内容的简化和片面化,进而影响学生全面健康的道德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具体影响,特别是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道德相对主义内涵

道德相对主义是一种关于道德判断跨时间、跨社会和跨个人的多样性学说。[[1]]其是一种认识论立场,应当是一种与道德客观主义相对立的观点,其认为道德判断和行为的正确性是相对于特定的文化和个人观念的,不存在普遍有效的终极的道德原则,因此没有统一的判断是否善恶的道德标准。[[2]]这一观点反对道德绝对主义,即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人们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0世纪下半叶,道德相对主义问题逐渐引起道德教育界的关注,科尔伯格、威廉·佩里等教育学家都曾对此展开专门研究。科尔伯格和他的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他们进行长期追踪研究的被试在中学后期与大学的第二年或第三年之间,在道德认识上呈现出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表现为对他们此前据以进行道德判断的原则产生怀疑。因此,科尔伯格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与被试在这一特定时期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相伴随的。[[3]]佩里在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方法论的基础上,聚焦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研究。在他看来,由于大学生在一定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知识论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相对主义。[[4]]

三、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影响

(一)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积极影响

道德相对主义鼓励学生认识到除了本土文化的道德观念外,还存在着其他文化中的不同道德观点。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认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德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开放和包容的世界观,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并为学生未来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在道德相对主义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鼓励对传统的道德标准提出质疑的态度,并基于个人的理解来构建自己的道德观点,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力,避免盲目接受未经考量的道德规范。此外,学会理解和接受多元的道德观念,具备多元道德视角,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冲突。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强调个体在道德决策中的自主性,这有助于学生在认识到不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实际情境做出独立的道德选择。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德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且为学生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道德相对主义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道德立场,这种对话和沟通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一)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消极影响

道德相对主义否定了普世价值的存在。普世价值虽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久已有之,而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普世的道德价值是虚无的。[[5]]此外,由于它强调道德标准的文化和个体差异性,这种观点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普遍道德准则的认同感减弱。在一个强调道德多元和个人选择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在道德判断和选择上缺乏坚实的基础,从而在面对重大道德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虽然道德相对主义为德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但其在实践中的过度强调也可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混淆和道德行为的不确定性,对学校德育建设构成挑战。教师应以普遍认同的公共的道德价值为指导,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教育学生在特定道德情境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道德相对主义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四、应对道德相对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构建“共识-多元”并重的德育课程框架

在当今道德价值多元化和冲突频发的社会中,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作为评判一切道德言行的标准。学校也需要为全体师生制定一套基本的道德准则,供他们遵守。由于学生们的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异。作为学生共同交往的场所,学校应该奉行求同存异的德育观。求同的德育意味着激励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求“共享”的价值观。尽管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前提。学校道德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生活经验的独特性,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6]]同时,针对道德相对主义可能导致的价值观念混淆问题,学校应设计一套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德育课程。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基础的同时,引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案例分析,促使学生在认同共识的前提下理解和尊重差异。

(二)实施针对性的教师道德引导能力提升计划

在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道德权威,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引导能力,通过专业道德教育研修来提高教师在面对价值多元化教学场景时的引导和调解能力。特别是增强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敏感和争议性道德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保持学术自由和尊重学生个人观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有益的道德判断。此外,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道德相对主义的局限性,从而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代学校德育中,首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特征,教师往往很难直接教授判断道德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自我教育。学生道德自觉性的培养,对其道德行为有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行为能力的提高。


五、参考文献

[[1]] 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4.

[[2]] 陈真.道德相对主义与先天道德客观主义[J].道德与文明,2014(01)40-50.

[[3]]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M].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409—435.

[[4]] WANKATPC,OREOVICZFS. Teaching Engineering[M].New York: McGraw—Hill,1993:73

[[5]] 任婷婷.道德相对主义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6,(21):45-46.

[[6]] 唐汉卫,王夫艳.相对主义道德教育思潮及其对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1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