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1
/ 2

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的影响研究

苏琴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实验当中,通过双盲法分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急诊护理措施,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数据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肌梗死抢救时间急诊留置

在生活当中经常熬夜、酗酒、吸烟、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这也是老年人群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疾病发生之后,由于血管产生的极速痉挛会让本就处于狭窄状态的血管产生紧急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性的坏死,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采取急救治疗,在治疗过程当中,针对这部分患者采取更加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急救护理是临床当中一种具有较强连续性的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院特采用临床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急诊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所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详细内容作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的90例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盲法完成组别的划分,参照组当中包括40例男性,45例女性,平均年龄(70.32±8.43)岁;观察组当中包括45例男性,40例女性,平均年龄(70.88±8.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1];患者需要接受急急救治疗;(2)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临床实验的内容完全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临床实验。

排除标准:(1)患者同时伴有身体各脏腑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2)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系统障碍类疾病;(3)患者病情危重。

1.2方法

实验过程当中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医嘱下配合医生对患者采取急救处理,同时在此期间密切地观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心率等各种临床指标,为其构建静脉通道,在患者体征恢复平稳之后给予饮食指导等。

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院前急救:在接收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护理人员能够5min内出诊,同时,在路程当中保持与家属的沟通联系,指导其进行院前急救。在抵达现场之后,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避免过激的情绪导致病情急速进展,在患者情况稳定之后进行转移。

(2)转移过程护理:护理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与院内保持联系,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并预留好相应的抢救室,以便在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给予患者进行抢救治疗。

(3)入院后护理:在患者住院之后需要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的方式为其进行各项临床辅助检查,并检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严格的遵医嘱给予患者输液治疗,针对那些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哌替啶进行镇痛治疗。

(4)心理安抚: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具有较强恐惧心理,并且情绪较为激动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安慰以及疏导,给予患者安全感,告知不良情绪对于疾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从而恢复各种不良情绪[2]

(5)病情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是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在完成介入治疗之后,需要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并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给予24小时的密切监护,直至患者病情恢复平稳后,将其转移到普通病房,进行后续的护理以及治疗。

1.3观察指标

(1)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留滞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梗死的例数,并计算总发生率。同时记录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统计本次实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通过t值验证,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验证,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值<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指标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

急诊留滞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5

45.44±10.17

27.17±12.24

10.25±1.22

参照组

45

67.42±10.35

45.36±12.88

16.35±1.15

T值

10.1614

6.8674

24.406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再次梗死

总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45

1(2.22)

0(0.00)

0(0.00)

1(2.22)

44(97.78)

参照组

45

4(8.89)

2(4.44)

2(4.44)

8(17.78)

36(80.00)

X2

6.0494

7.2000

P值

0.1391

0.0072

3讨论

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发病后的2小时是最佳的抢救时间,临床相关研究证明,大约70%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是由于在发病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的,因此抢救的时间能够决定患者后续恢复的效果。同时有专家提出,在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过程当中,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也能够大大提升抢救的效果。

在本次临床实验当中,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生发生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在本次实验当中针对观察组所采用的急诊护理模式,相比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来说,能够有效的优化整个急诊护理的流程,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迅速出诊,争取最快的时间到达现场,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给予患者家属相应的护理指导,使其能够开展早期的急救措施,建立良好的院外沟通联系,在到达现场之后能够尽快的做好院前处理,并安抚患者的情绪[3],在转移的过程当中,与院内取得联系并开辟急诊绿色通道,预约抢救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效率。此外通过急诊护理模式也能够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同时提高了临床抢救的成功率,相比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来说,这种护理模式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地缩短患者在急诊停留的时间,争取大量的抢救时间,缩短患者住院的总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效果,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急诊当中大力推广使用,从而为患者构建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兴红.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8):1256-1261.

[2]杨立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促进预后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1):141-144,159.

[3]王佳.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负面情绪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10):2957-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