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院校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1
/ 2

职业教育院校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赵娜

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南街12号高新技术研究所

摘 要: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院校积极广泛推行数字化教育,有利于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但就现状来看,职业教育院校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方面还略显不足。本文主要在数字化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并提出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院校;数字化教学;创新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应用类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伴随着“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职业教育院校在数字化信息利用实效上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与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改革无法实现同频共振。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增强教学时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数字化教学模式概述

1.数字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一是翻转课堂,学生主要是通过在线视频结合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升自主性学习,为师生赢得更多课堂时间进行更广泛、更充分、更深入的讨论。二是微课堂,主要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讲授知识点,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的学生。三是混合式学习,结合传统面授和在线学习,依托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四是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全新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教授的内容,破解现地教学的实际困境。五是数字化实验室,通过高精度、高速度的数据采集,解决教学实验中的难题,提高学习效率。

2.数字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目标性导向。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多媒体科技手段,要以职业教育院校课程内容为出发点,按照具体需要论证哪些教学内容需采用何种技术性手段提升教学实效。采用何种数字化教学模式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阐释无法通过传统授课方式表达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要坚持综合性导向。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科学统筹、整合教学内容,老师授课过程中要关注知识体系的逻辑架构和内容见的关联性,加深学生对学科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坚持最优化导向。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整体发展不均衡,需立足现有条件,来获取最佳人才培养效益,减少过大的资金投入,应将课程设置和教学能力提升作为重要关注点,增强数字化教学的实用性,防止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二、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变化和挑战

1.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成分会增加。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将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创新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2.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学资源边界更加模糊,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便捷地调取各种资源,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表达都会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尤其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语言和视频,会成为新型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教学工具智能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互联网+”课堂成色会增加,会解决以往云端海量教学资源选择性困难的问题。

3.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更新快、学生数字素养差异大、网络安全问题等,这些也会影响数字时代课堂变化的速度。人工智能不同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它会更深层地影响教育教学。人工智能生成系统能更好地助力课堂新样态形成,要更尊重和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些都为老师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课堂任务设计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进一步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数字化学习——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数字化教育“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提供了可能。但百年来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学生跟着既定的内容、节奏和方法学习,服从于规则、流程。而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的,内容服务于学习者,规则和流程围绕学习者的需要重组和再造。

2.数字化教学——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字化促进教学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数据分析挖掘,促进从平行课堂到互动课堂再到融合课堂的转变。平行课堂是可以在多个课堂之间自由选择与边缘性参与;互动课堂是可以在多个课堂之间深度参与和互动;融合课堂则是课堂能够以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式无限复制与多重组合。

3.数字化管理——从静态监管到动态治理。伴随着教学管理流程的数据化,以及数据采集方式的多样化,教育管理逐步实现有效监管,进而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与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应用、平台使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建构数字孪生的学校环境,建立有效决策的教育治理机制,实现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与动态治理。

4.数字化评价——从选拔走向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育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做最好的自己。这就要求评价技术和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要形成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测评,包括研究复杂测评任务的自动化生成,自动化评分、诊断与辅导等智能技术,建立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测量模型与数据科学深度融合的计算心理计量模型,实现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简介:

赵娜 范公亭南街12号高新技术研究所 副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