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3

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黄蕾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中的渗透化应用,教育领域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寻找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课程的数字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为了使艺术类课程更好地成为素质教育体系下重要的一环,使学生真正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也应积极地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寻找其中与艺术课程存在联系性的教学资源,以此从课程内部推动教学环节的创新优化,真正打造数字化的艺术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针对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如何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得到利用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研究

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涉及艺术,艺术是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而如何获取艺术学习的资源,或者说如何利用更加有效的手段使得人们充满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艺术教育获取途径纵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数字化资源作为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包括了语音、文字、视频等种类数量繁多的资源,依托多种学习网站平台,可以满足人们在知识获取、精神享受及科技共享等方面更进一步的需求,具有传统教学资源所欠缺的特点,因此数字化资源的融入与应用成为了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课程一般具有普及事物认知、提升审美层次、增强自我欣赏的教育意义,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与艺术赏析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本身遵循的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的动态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经济意识形态不断变化,同时又可能被社会结构与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影响其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信息获取的需求不断多样化、实时化,语音、文字、视频都是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艺术的传播与普及也受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而高校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与接受包容程度更为快速,因此,对于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更新频率以及表现形式的要求则更为多样化。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形式既要基于艺术的发展进行探索,又要迎合时代科技的发展进行革新,全新的主题、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都是革新的重要方面,通过艺术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深度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在网络、智能设备的支持下,通过影、音、文字等多种信息表现手法,更为具象化、立体化、全样态的将原本静态的艺术变为可观、可感、可触的动态形式,获得了优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另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形式,其复制与传播速度远远超于传统艺术形式,例如:可以足不出户通过APP欣赏艺术作品,并且可以将信息进行复制转发,更有专门针对文旅圣地开发的实景体验游戏“数字敦煌”,在中外学生文化普及教育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的基础内容

(一)数字化艺术资源库建设

面对艺术类课程对数字化艺术资源的需求,多种类型的数字化艺术资源库建设成为了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基于其它类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经验,通过搜集内容、系统分类、配套资源添加、互动模块设置等流程,将艺术资源通过互动平台、APP、教学平台等形式融入艺术类课程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固定的学习地点(教室)、固定的时间(课堂)、固定学习模式(讲解+实训),改为随时随地,且不受时间、空间、学习方式限制的形式,将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收到更好的学习成效。而数字化艺术资源库在建设的过程中与普通教学资源库又存在较多不同,更多的强调了数字化特色,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一是要注重多种数字技术的交互式应用。在数字化艺术资源库建设中,鉴于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相应对艺术展示的手法也应结合实际需要,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从线下到线上、从技术到观念、从图片到审美的交互转换,进而全方位、多模态、沉浸式展示艺术发展脉络及其人文精神内涵。

二是要注重专业性。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艺术解读及学科需要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艺术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是极为专业化的行为,因此,对于艺术品类的梳理、解读一定要避免疏漏、错误;其次,资源库建设在素材内容选取的过程中,避免庞杂、重复,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解、审美能力以及所学专业需求,选取贴近生活、学习、工作、社会热点、思政要点,且便于理解、接受的资源,利用与专业相关的形式、内容达到美育教学目标。

三是要注重交互体验的参与感。数字化艺术资源库应当注重体现交互式的参与感,不仅仅是单纯的用户观赏,在学生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要有艺术品反馈呈现出的动态效果,增强体验感,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进入虚拟艺术空间,与资源库中的艺术作品进行沉浸式互动,感受音乐、舞蹈、戏剧中的真实表演过程并能参与其中,对场景类艺术作品实景体验,利用计算机将抽象的艺术构想,结合数据分析,转化为可视的书法、绘画、雕塑类艺术作品,加强互动体验,获得更加的感官效果。

(二)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标准

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包含要点为艺术资源与数字转化两种行为,且均有着严格而系统的标准要求。当前教育部颁发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于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支持、数据共享及互动操作均有严格的技术标准,用以实现多平台间的资源优化互补;另外对于艺术资源的选取的过程,也要按照国家法律、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保密管理条例进行比对,避免出现文化渗透或机密泄露行为。

(三) 数字化艺术资源库管理要求

对于资源库中选取内容的管理也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基于版权保护、存储备份、获取使用权限不违规的前提下,对数字化艺术作品进行系统和规范的维护、处理、保存等,以确保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三、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策略

(一)加快艺术教师数字化转型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得以涌现,对各行业领域发展都将产生影响,促使其对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做出相应改变,这也将引发艺术教育事业发生新的变革。在此情形下,相对于加快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职业教育艺术数字资源体系,变革高职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艺术学科教师数字化转型提升显得更为迫切,只有打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艺术教育数字化发展,不难看出艺术学科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非凡。

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践,就要积极构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首先,教师要积极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数字思维、信息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其次,教师应当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构,如专业知识、信息技能、实践经验、跨界知识等。随着艺术学科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结构重构,就要求教师应当能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将其渗透进艺术课程教学中,熟练操作数字技术工具完成该专业课程知识整合,比如视频剪辑工具、社交媒体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思维可视工具、课程教学录制工具等,以便于开展数字化教学,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进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完成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整合艺术课程内容知识,并要熟练运用在线课程资源等,以此来支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开展,保障艺术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也要树立起数字化“终身学习”理念,数字时代下知识变换更替速度更快,如果艺术学科教师想要保持较高的职业匹配度及较强的职业能力适应性,就要不断地学习有关于数字技术的前沿知识,接触最新的技术应用理念,确保自身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处于最新。

(二)提高学生对数字化资源利用的参与度

职业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审美水平及艺术修养方面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养,结合现状,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艺术课程方面开设的课时有限,且多为选修课程,内容较为固定,无法满足全部学生需求,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同学有兴趣爱好却找不到学习途径,而对所选修的课程内容并无兴趣,因此,可鼓励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采用通过数字化资源库自主选取课程的方式,替代传统的选修,既能学到喜欢的知识,又能够有很好的互动体验,同时获得相应学分替代校内选修课,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将课程实操内容设置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添加素材到资源库中,增强学生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频率,健身、绘画、舞蹈、演唱类教程,可利用VR、AR沉浸式操作练习,影视表演、播音主持、高铁乘务等也可做交互式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与参与度。

(三)加快数字化艺术资源共享进程

数字化资源共享已经在很多方面显示了优势,院校可将自身的代表性课程与相关资源进行平台共享,使其它院校学生实现远程学习;数字化图书馆概念提出后,各院校与地方图书馆进行网络共享,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数字化博物馆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体会朝代更迭……这些都是资源共享所体现的优势,因此,可以借鉴以上方式,将各院校之间的数字化艺术资源库进行共享,学生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和更优的学习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既要体现信息技术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结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必然会为美育教育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成效。

参考文献:

[1]赵新.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模式改革与实践 [J/OL].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2024-05-17].

[2]连婷,张卓. 数字化背景下保险法概论“双线”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 (09): 58-60.

[3]王子凡. 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模式探究 [J]. 英语广场, 2024, (03): 122-125.

[4]白惠英.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利用模式研究 [J]. 科技资讯, 2020, 18 (32): 54-56.

[5]郭燕,李志成.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艺术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 (10): 109-112.

[6]毋娟.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艺术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 英语广场, 2024, (10): 86-90.

黄蕾,1983年10月24日,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硕士,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软件编程技术